独属于我们的这本同学纪念册

标签:
我胶的同学纪念册30年过往 |
分类: 自说自话 |
文/孙建宁
《岁月如歌·89届*******同学纪念册》(如下简称“纪念册”)即将付梓。
自2017年6月15日向当年的同学发出相关征稿倡议以来,回应者众,但其中也有遗憾,或因种种原因予婉辞,可以理解,不管怎样,终也集成,历时60余天。幸运的是,我们还联系上了**大学法学院的相关教授为纪念册题词,万分感谢**大学校友总会的大力支持,感谢宁波同学会,感谢大家!!这一切的一切,与**大学法学院,**院的支持等密不可分。同时也是亲爱的同学们齐心努力的结果,实属难能可贵呵!纪念册中诸同学,更可谓“志同而道合”,令人鼓舞,温暖人心。
文字是心灵的桥梁,图照是永恒的见证。通过这本纪念册,你可以更近地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更加深入的感受生命的温度、青春与梦想等等等。
从2017年夏花正艳的日子开始,到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汇集成册,各位师长和亲爱的同学们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和汗水。在成册的过程中,我们感谢各位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师长,他们有的年事已高,在身体不佳的情况下,还是热忱地为纪念册进行题字鼓励。
所有曾经给予我们授课,参与教育管理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严谨治学,认真教育,谆谆教导的一幕幕至今难忘。这一切的一切既为**大学树起了心中的丰碑,也为曾经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树立起学习的标杆。感谢感恩,不辞辛苦的所有人,你们曾经为我们付出了心力,为当时这一群渴望学习的年轻人汇聚了无数的正能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精神家园来自对求知的渴望。社会在发展中前行,知识在实践中丰润、积淀和提升,纵然离不了学习的重要性。这本纪念册尽管只是我们对某一个阶段的记录,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生章节。然在我们每一位的人生“大书”中,或许永远会有我们自己撰写的不朽章节。
在此,要向所有“书写”人生“大书”的人致敬!
回首往事,岁月如歌,人生易老,回首毕业时,一晃近卅年。那年同学少年,恰逢风华正茂,再相遇,大都是半百中年后。可喜的是,我们同学并没虚度青春好时光,当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依然可好。
30年,在人生的长河里仅是一瞬,可相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并不一般,不简单的过往,终将凝结成满满的回忆文字。
人生于世,难免悲喜坎坷,甜酸苦辣,成败荣辱,走读人生,年华似水。纪念册抑或回忆录,总会涉及一些人和事,读着同学们,以及亲人追记的不平常之往事,有被深深感动着,感染着。纵然在五彩斑斓的人世间,对镜自照,或已是两鬓染霜,甚至不免慨叹岁月流逝。
中年后的人生,面对着自己曾经的年少韶华。坐下来,静静地,回忆往事,特别高兴的是,那么多年过去了,还能与各位同框。人生不易,相逢就是缘分。当然,我们还会追思与缅怀已远离大家的个别同学。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我们坚信!
有的人,有些事,做出选择,影响一生,能够一如既往坚持自己当初的梦想,并一直在路上。我们坚信,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
一幕幕,一段段温暖的故事,执着的情怀,切肤的记忆……让我们共同回首与记录,在这30年的人生历程中,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往,回眸历史,又拥抱未来。感恩感谢老同学们用自己真致与细腻文笔,记录曾经,倾诉真情,凝望终将渐行渐远的背影,是多么难得的因缘与荣耀。我们这一代,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串串特别的岁月。我们有幸成为同学,不早不晚,在此遇见。正是在那个激情的年代,我们正当年轻的一辈,怀揣读书求知的理想,踏上征程。
结交在相知,难忘同学情。对于同学,对于过往,值得留存回忆,也有必要以图文形式保存记录,遂有编印成册之意。30年促成的纪念册,内有每一位老同学的人生感悟,有憧憬,每一份成绩都凝结着您的心血。岁月流金,初心永恒。
言为心声,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曾经的,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为我们的人生与事业开创了一番新天地,并能够取得不俗之业绩。纵然还有我们的大多数依旧平凡如昨,然而那些年的就读生涯,对我们或多或少是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啊。反之,我们学习求知并不是要作“救世济事”之想,说到底收获最大无疑就是自己。大家能够成为同学,便是额外的缘分。
致——独属于我们的这一部青春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