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时

分类: 观点评说 |
从小到大,直至中年后的今天,在我的记忆里和现实中,爱阅读、爱学习一直就是我们家族的良好传统之一。私以为,如此这般、自然而然的行为传承,或也可视之为是一个人的事。生活中我愚钝,不世故,少学养,更无缚鸡之力……碌碌无为地,清新清苦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暖,还有与书为伴。
其实书之于人,很多人会把它看作必需的工具,生活的支点,为明天积聚的筹码,我想这应该是书所能够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用吧。私以为,阅读可以很单纯,很自我地进行,抛开一切需求,必读的,应读的诸如此类,听从自己的心愿,乐趣也就成为由衷的,不加矫饰的喜悦了。
记得孩提时代的自己还是有点儿懵懂的,那个时期发现家里有一个现象:无论爷爷奶奶,还是叔叔姑姑们,他们平时都有阅读的习惯,尤其喜欢看书读报。另外,在爷爷家简易的书柜上摆放着许多书籍,其中“线装书”也有一些,我当然是后来才知晓什么叫古籍。
曾听长辈说起过:我敬爱的爷爷在世时,他特别爱看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如《民国演义》、《洪秀全演义》、《绿牡丹》以及《儒林外史》,还爱看《古文观止》、《三国志》之类,也看林语堂的《红牡丹》、梁实秋的《人性与人生》、周作人的《闲适人生》、钱钟书的《围城》以及《汉姆莱特》、《老人和海》、《喧华与骚动》、《文革十年史》等著作。
那个时候的我可能是人还小吧,因此很不理解大人们为何那么喜欢看书呢,稍微长大了以后我就能理解了,为何爷爷他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讲话,或者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知书达理,或都会带有那么一点书卷气质,这是否也是与他们平日里热爱学习,喜爱看书不无关联吧,或所谓读书明理,博学笃志么。
我庆幸自己也爱阅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本人最初的阅读兴趣应该是从《红楼梦》起始。小时候的我与爷爷奶奶生活一起,祖父家藏有一套蓝布封壳两卷装的宣纸印制书册15本,这是爷爷当年冒着被“抄家”的风险而珍藏着的书目为“全图增评金玉缘”(红楼梦)之线装古籍。
早年,在我小学将要毕业时,父母看到书店有售少儿版的彩图《红楼梦》,遂买来供我阅读。我后来还购买过《红楼梦》缩写本以及《红楼梦》全本等图书。若干年后再一次次地翻阅爷爷给我的那套“全图增评金玉缘”,在品读中得到快乐的同时,更感受经典之作内涵的丰厚与博大精深。此籍不但有故事、有说文解词且书中还夹杂着评说等内容,遗憾的是由于本人学识浅薄,自然悟不出深层次的感受。
《红楼梦》虽属白话文,然里面出现的几百号人物,众多复杂事件以及多侧面、多层次的各层社会关系错综复杂,要读懂它,决非易事,何况愚钝之我。名著《红楼梦》故事精彩,内容详实自不必说,光书中的诗词曲赋就已经是相当了得,堪称独树一帜。书中有许多内容我还是不太懂,有些自然也是一知半解。
本人喜欢阅读《红楼梦》,自然喜欢关注与《红楼梦》有关的书籍,比如我曾在南门“三市”购得过一册题为《红楼梦诗词赏析》的旧书,这本原价仅6元钱的小册子同样令我如获至宝。此番以名家之笔对相关内容进行“注解”与“点评”的“辞典”式的“小书”,能更深入地去品味《红楼梦》原著中出现的一些主要诗词之美妙与不朽。
比方说,小说《红楼梦》里出现的诗话无论是自白式的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道?”还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以及“好了歌”等无不透着作者逃避现实又不得不委于其中的矛盾心态与苦闷,仿佛这一切的一切唯有通过诗文,才能点染出人世间的冷暖万象……
堪称千古绝唱的经典巨著《红楼梦》,可谓精美绝伦,倩影永恒。诚然,好的阅读效果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阅读过程的快乐愉悦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实在是收获匪浅,而且终生受益,您说是吧。
生活中的我是个十分无趣的平庸之辈,可是每当自己感到内心空虚或无所事事,或者说失落之时,如果有可能,我则会用书来排解一下的。总之,当您给我一本有益身心的好书时,或会令我感到充实和欣然的。也许呵,这一种来自于家庭的行为或者说阅读习惯终将会伴我一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