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青春的背后

(2015-08-27 16:24:59)
标签:

读书笔记

青春

背后

杂谈

分类: 观点评说

品读:青春的背后

青春的背后

——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品读:青春的背后

又是一个周末,酷暑夏日的季节,总是令人感到闷热。尽管夜色已深,若不开空调还是有点儿不适。睡不着心烦躁,索性起来找本书捧读。

这是一本由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所写的小说,书名为《青春咖啡馆》。案头上的这本小说系是我女儿在前些时候买来阅读的,本以为年过半百的自己应该不会喜欢此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过用之打发一下,以促催眠也总是好的吧,遂随手翻阅起来。在阅读过程中令我顿悟:春青并非仅是当下年轻人的专利,众所周知每个年代同样存在着不一样的青春岁月。

 

品读:青春的背后

这本《青春咖啡馆》被喻为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代表作之一”,据称该部作品曾被法国颇具文化影响力的《读书》杂志评选为“二〇〇七年最佳图书”。小说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巴黎,描写的是一段“消逝”的过去岁月,从前的青春年华。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切入点,着笔场景是在一家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名为“孔岱”的咖啡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美丽的,真名不详的,年轻的陌生女顾客,这个22岁的女孩被店里的常客称之为“露姬”。

孔岱咖啡馆犹如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一群1825岁的充满迷茫,或是挥霍青春的年轻人,此地是否已成为了在这个城市里流浪的年轻艺术家、作家、大学生等人的一方“乐土”?在这一拨人里头,“露姬”像是一位出现在银幕上的明星似的显得光彩夺目,因而引人注目。然而,直到有一天“露姬”她失踪了,出没在那家咖啡馆里的常客竟然无人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诚然,“青春咖啡馆”的客人好像都是那么地异乎寻常和与众不同。究竟这美丽的,或残酷的,颓废的,甚至于离经叛道的青春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呢?荒诞不经、不可告人,还是不堪回首?故事回绕“露姬”的失踪,通过4个叙述者(也包括“露姬”本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其短暂人生经历。私以为尤其是“露姬”自己陈述的那部分内容最为精彩,也更令人唏嘘。

 

品读:青春的背后

这本小说带给我的读后感受如是:鲜花一样青春,若是长时间地处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境地,以及缺失父母庇护的童年,尽管依然会迎来绽放的时刻,也会像水一样地缓缓流淌,然而显影的有可能是沉重的黑色。或是被莫迪亚诺看来“最令人心碎的青春”本来就是一种“青春祭”,同时也可视作是作家本人对逝去的青春之记忆吧。当然生活并不是小说,小说也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小说具有较为强烈的时代印记与城市特色,像是在放电影一般地具有一种真实的画面感,然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带给读者的是那么一丝的抽象与无奈的思索。小说的主人公,习以为“露姬”出现的她,最终似乎是她将自己引向了叛逆的终结,似乎又不是,可是她的恣意放浪,她的悲情色彩,就越让人感觉到人生的无常,青春的短暂。

 

品读:青春的背后
    捧读之中,突然听得外面下起了雨。在风吹雨落声中,有书作伴顿生清凉,与这夜色之宁静相逢,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