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在服装小店借书阅读


标签:
育儿 |
分类: 观点评说 |
日前的一个双休日下午,我到距离小区不远的一家装修风格颇有一丝文艺气息的小店闲逛,女店主Salsa女士是一位长得清秀小巧的杭州姑娘,如今已是宁波媳妇的她,之前是在本地念的大学,她的孩子现在上幼儿园。经营时装与服饰店铺的莎莎,平时爱看书阅读,遇上店里不忙的时候,她就用来阅读各类书籍,有时或侍弄花草。本人的感受是此家小店的书卷气与商业味如影随行。这也难怪会有这种感觉,Salsa的这家服装店与周边其他的同类店家还真的不太一样呢。
路过或偶然经过此地时,我有空会去她的店,更多的倒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去购买服装,仅是喜欢那里的环境(氛围)吧。瞧,在这家小店门口及店堂的角落,通常会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绿色植物、盆花什么的。还有呵,店里的装饰物也显得较为清新雅致。这一点,倒也并不少见多怪,现在的商家店主都蛮拼的,有才有学识,以及拥有多种艺术修养与天赋的人多着呢。君不见当下“人越来越多,人才也一年一年的涌现”。
可您是否见过,在一家主营服装业的小店里,居然陈列摆放着满书架的书,这里究竟是经营服装呢,还是出售书刊?这些书自然也成了该小店的一个亮点吧。作为室内之“摆式”也好,用来方便阅读也好。静默地被安置在墙之一隅,搁在架子一角的书,像是悄然之间与安放在地上、挂于墙壁的草花、吊兰、文竹等在作无声的对话与倾诉。店老板Salsa的这些书都是她自己喜欢的书籍,她大多已阅读过。看来呵,这位女店主还蛮文艺的,而她看上去并不像做生意的店老板,倒像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一位幼儿园老师。
在我看来,做服装生意的Salsa,文学修养不错。她不但爱阅读,还会对看过的书进行一番点评或说点感受。当然,她对那些小说之读后感想或评说,只是发在微信朋友圈上以自娱自乐。窃以为这种状态真好,外表清秀的Salsa,给人的感觉也较为低调,总之,她真不像是一位做生意的生意人。
手头上的这本出版于2013年,由《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美)创作的另一部小说,名为《群山回唱》,我是从女店主莎莎那里借阅的。有一次,当我在她的书架上瞧见这本小说时,随口说了句,也想看时,她竟然爽快地叫我拿去阅读好了,我说自己没个准数,有时间也不一定会静下心去看的,因为我深知自己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如今的所谓看书读报,我绝大多数是处在 “快餐”式的阅读模式中,或宁可看手机,看一些内容千篇律的,或无甚“养料”的报刊杂志进行浅阅读。叩心自问这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早已变得越来越惰性十足,碌碌无为。
面对店主Salsa那么热情主动要把她的书借给我阅读,她还说已看过此书,兴味盎然地告知我说作家胡赛尼写的真好,小说内容蛮感人的,值得一读。还说如果我喜欢看,那书就送给我好了。我连忙说“不不,这样子不好呵,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她说那好吧,你就借去好了。说实话呢,我自己还没有在她的服饰店消费过呢,想想怪有点儿不好意思的。不过,恭敬不如从命,于是我就把那本小说书借过来了。
在接下来的一些时日,我便断断续续,或跳越式地开始翻阅起这一部《群山回唱》的小说。该书作者胡赛尼系是从阿富汗移民至美国的,该小说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从1952的阿富汗起始,故事的发生地是在一个叫沙德巴格的贫穷村庄。主人公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远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俩苦命孩子的母亲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则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
反映在该小说中的父亲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聚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新生活。一连串的变故之后,等待他们的又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来了;军阀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国破家亡,故事的主人公被迫流散,此后的故事将续写于喀布尔、加利福尼亚的圣何塞和法国的巴黎。
窃以为该小说的主题即是——“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注作者胡赛尼的话)。这位胡赛尼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请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阿富汗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有评论曾指出“这(《群山回唱》)是胡赛尼迄今最令人信服,最扣人心弦的小说”。该小说抓住了人心善的一面,体现“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往事对现实的纠缠”。
作者用他精彩的文字以描述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富有之人世间的殊同差异,以及现实的残酷,虚实的转换及其无奈,还有那不可避免的阴暗面。当然,普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大同小异,无论是富有的大户人家还是底层的贫困家庭,爱孩子是她们共性。不过呢,阿富汗的父母很悲惨,因为他们及孩子们常年流离失所,或逃往邻国,或过着生不如死的难民生活……实力派小说家胡赛尼在本小说中把跨越60年的阿富汗历史,透过两个幼小的生命,经历连年战争之创痛,折射出因贫穷和战争造成60年的悲欢离合。父子兄妹、表亲继母,彼此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或彼此牺牲,以展示充满悲情色彩的结合个人与国家之“命运交响乐”。
我在看该小说时,尽管也事先听Salsa讲过,说她在阅读《群山回唱》时泪流不断,我想自己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应该不至于会泪流满面的吧,结果并没有我所想的那般呢。好吧,在此本人讲这些犹如隔靴挠痒的话,系鉴于本人的表达能力不够,故我的语意依然有点不知所云。您倘若对该作品感兴趣的话,不妨也去品读一番,您的感受或许更不一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