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标签:
杂谈 |
择业,适者生存乎
前段时间据《潇湘晨报》报道,在湖南省岳阳县某农贸市场有“4名大学毕业生合伙卖猪肉”的一则社会新闻,对此想谈点儿自我看法。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的人生是精彩的”就冲这句话,窃以为这4个小伙子面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在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中能够自谋生路勇气可佳。虽然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看待或以为大学“白读了”,这点可以理解。不过呢,人得想开点儿,其实当今念大学就像上中、小学那样的正常,并不是说你上过大学就一定要从事“文职”或被认之为“高端”一些工作。纵然创业之路多样,关键还是要适合自己的应该就是好的选择吧,别人的活法或想法究终还是别人的。
这大千世界里,无独有偶,本地的某早报近日也报道的一则类似的消息。说的是“金领鸡倌”变身当“猪倌”的人,报称该男子两年多来一直在深山里坚持着自己的创业梦。此人放弃“金领”身份,前后跑去山上当“鸡倌”、“猪倌”,导道称该人不仅拥有香港理工大学MBA学位,还当过上市公司的高管,之前还在某地做了10年公务员。两年多来,他一直在深山中创业,几经跌宕起伏,也饱受舆论的压力,今年上半年令人闻风色变的禽流感几乎把他逼到了失败的边缘。但由于不懈的坚持,现在他在山里做起了“猪倌”,开始了二次创业。回想两年多的创业经历时他说:“这一路跌跌撞撞,自己偶尔也有‘软弱’的时候,但他从来没有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过。”这或许就是人各有志的具体表象吧。
再回到开头提到的4名大学毕业生合伙卖猪肉的话题。窃以为难能可贵的是这4位年轻人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与从事传统卖肉行当的人还真不一样。真如报道中所言“我们不想做传统的养猪,我们想改变。”因为他们拥有底气,这是别人无可比拟的,大学里学过系统理论知识与科学的理念的他们更具有创新的头脑。作为“一佳土猪”养殖场创始人的赵文系商务英语系毕业的学生却从事起与所学专业极不搭界的工作是不是浪费人才?对于这个问题还真的是不好说。可是您也不要忘了英语终究是一门语言,而商务才是亮点。我以为赵同学在大学里应该是接受过系统的商务经营及相关知识教育。说到底,无论是干大买卖还是做小生意,这“生意经”应该是差不多的,你做生意总得服务好被服务的对象吧。这就对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4人是算学有专长。窃以为此番与晚清学者申居郧所言“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则才晦”。之意不谋而合。
这4位大学生他们选择走与众不同的道路,比如“很土,很香,很安全”作为门面广告词就特令顾客放心。报载“4个年轻人,两人负责养殖,两人负责销售,分工又合作”。说实话无论是建养猪场,还是负责销售或业务管理等,哪一门不含技术活呢。4人所学专业不尽相同却又互为补充,如“畜牧兽医”自然在这个行当里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还有一位学“生物技术”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嘛,至于“模具设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尽管一时让人觉得似与眼前的事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知识是财富,是一笔巨大的无型资产,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用自己的专长来开拓人生是硬道理。
还有呵,“人各有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4位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更有人生目标,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当个“猪倌”那么简单吧,他们更有创业的远景规划,他们有理想又脚踏实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已经习惯了寂寞。”,他们放弃一时的安逸而另辟蹊径,以拙之见他们的“雄心”大着呢。4人中的赵文说:“从事农业是我的梦想,读高中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农民为什么只能靠苦力生活,我们的农业能不能有所改变?”是呵,农民为什么只能靠苦力生活?因此自然就会有人要想着改变,因为有变才有希望,有变才有活力。
不知咋地,突然间我想起了一部很火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虽然两者创业主题不同,可是他们的创业理念应该是一致的甚至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或许在接下来的许多日子里这4个“猪倌”会遇到种种困惑以及不易,但相信他们只要贵在坚持不放弃那一定会寻到“真金”。行文到此,我的思维有些跳跃不停,忽又联想到在新近的《读者》杂志上阅读到胡适《给青年三个人生药方》一文。文中提到第一个药方曰“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照与之,我个人以为这4个年轻人所做的不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吗。胡适的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窃以为可将他们4人的行为归为其中;最后“总得有一点信心”系第三个方子,对照这4人难道不是他们眼下正在践行的事业吗。此外,在《给青年三个人生药方》一文中,有一段话也颇令人深思:“今日的中国社会已不是一张大学文凭就能骗得饭吃的了,拿了文凭而找不着工作的人们,应该要自己反省: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学问,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没有本领?”尽管胡先生撰写此文的年代与今已相隔了80余年,但是针对于当下社会之现状也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诚然现实的无奈甚至残酷在时不时地打垮希望的肥皂泡。不可免俗的事实就像报上所言这4个年轻人从事这行工作,或会不同程度受到家人的反对。而他们则以“我们不想做传统的养猪,我们想改变。”作为回应之。诚然作为常识之一,生活不易,生存或许会更难,然而这4个可谓执着的年轻人在有些浮躁的社会里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认定的事,本身就是一种良态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挑战现状的改变。当这些有知识,有胆识更有追求的年轻人为自己的创业梦而付注于脚踏实地的行动时,人们更没有理由不敬佩他们呵。更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改变世界的可能,故他们的循环式生态农庄一定会形成一个产业链。
我想借用一句刚从微信上读到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幸福不在天上,不在地下,不在天涯海角。……在我们眼里靠我们去发现;在我们手上——靠我们去创造;就在我们脚下——靠我们去寻找。真正能使自己快乐和幸福的是自己。瓜先后甜,人先难后福。任何福都是由苦换来的,都是苦树上结出的甘甜果实”。无论干什么,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倘若联想到择业一事或许也有一点启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