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8月10日

(2013-08-10 13:32:50)
标签:

观点

评说

父母责任

孩子

自律

观点评说:父母责任与孩子自律

2013年08月10日

在老派之人看来,有些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娇生惯养的习气与弱点,缺乏那么丁点吃苦耐劳的意志与毅力。纠其原因或是孩子从小被长辈们宠爱有加,甚至于溺爱不无关联吧。不过呢,可能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或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会有所好转。可以理解的是新时代生养的孩子与老一辈或上一代人的境遇不同,孩子在父母长辈的眼里大多被视为掌上明珠稀世珍宝,毕竟孩子代表着未来,是父母长辈的心头肉,是家长寄予的希望,爱子护幼更是人性之本能。然而话得说回来,对于孩子的管教除了需要让孩子接受来自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外界教育与引导外,家庭教育更不可或缺,人之初的启蒙教育尤其重要。这说说容易,做起来,而且要做得好更是不易。

2013年08月10日

显而易见,当今社会为人父母不易。人到了一定年纪有结婚生子的权利,接踵而至的对孩子养育自然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所谓子不孝父之过,人人皆知。自然“子不教”更是父母之过错。父母之爱子与生俱来,可是若不在关键时期塑造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性格意志等,可能会对其日后的个性发展以及为人处事等能力造成影响,故从小做好对孩子的调教,进行必要的品行与礼仪灌输以及让其感受良好的环境十分有必要。民间有俗语称“三岁行为看到老”,讲得就是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长大成人后就很难改变。比如说到一些习惯,倘若孩子做事总是很拖沓,没有责任心,还粗心大意,自私懦弱等等不太好的苗头出现时,当家长的一方面要以冷静、客观的视角观察、分析其为何如此这般,另一方面更要多加引导纠正,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坏脾气有好多是大人们从小给惯坏的,故还得从家长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才是。

近期在报章还有网络阅到一则有关“8岁女孩徒步 700公里回家乡”的新闻,引以感触。那位上小学三年级的8岁小女孩能坚持从深圳走完距离700公里的家乡真是不简单呵。小女孩除了具备良好的体能外,坚强的意志与父母的表率作用以及合理的保障及适当的激励鼓动等缺一不可。那位父亲良苦用心要让女儿成为一个人格完善,对待逆境淡定从容的人。当然这仅是个例,并非人人能行,或仅是适合那个孩子的做法。可在我看来该事件从中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要让孩子从小树立坚定信念,拥有决心与恒心的典型例子,当然这是个成功事例,至少在那个8岁女孩的身上是可行的,至少她的父母坚持下来了,老生常谈的“身教重于言教”其亦如此。

2013年08月10日

孩子自娘胎降临人世间,开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当家长的肩上担子可不轻呵。这并非单指在物质上让孩子得到必要的满足,还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与付出。总之内外因素,主客观原因都是造成孩子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的基础源泉之一。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家长的如果自身不咋样,甚至于自私自利,或一味地听任与放纵孩子,或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吃苦、吃跌,那么为人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担当起社会的重任,怎么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各项挫折呢!不可否认,社会是复杂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更是形形色色,但不管怎么说相信主流总还是好的吧。有时候,人更不能因为自己受到过某些不公平的对待就彻底否定这个社会,或仇视整个世界。人呐,除了具备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外,更要学会感恩,既要感恩家人,也要懂得感恩社会。

2013年08月10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学识才能外,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依我看,这心理健康也得从小培养与磨练。“刀在石上磨,人在人上磨”,说到底,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一个人如果不具有强大的内心,那你怎么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呢。讲来讲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付出的精力不可估量,可是在我们当中许多人往往注重对孩子身体以及学业方面的关注与培养而难免忽视或轻视对人格、人品以及必要之生活能力的培育与锻炼,或许家长的初衷是非常良好的。有鉴于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因此连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不让自己孩子参与,至于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更是远离孩子。在一些家长眼中只要学习成绩好,才是有出息的表现。还有呵,在有些孩子身上存在着较重的骄娇两气,或存在嫉妒、自私、脆弱以及不会与人相处,优柔寡断之性格屡见不鲜,甚至于做出违法乱纪的事。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可是也决不能忘了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孩子的才艺不足骄人,唯有良好的人品及拥有健全的人格才是不可少的哦。

令笔者感到较为困惑的是在面对孩子的教育上真是太不容易做到位。孩子有时候不听父母的话,就会让自己感到无奈,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太难。比方说我自己的孩子吧,在家与在学校仿佛是两个人,就连她自己也说在家里她是断然不会自觉自愿地干家务活的,还说没有这个习惯呢,我因此也反思自己的不是。我孩子当初小学一毕业就离家住校直至如今大学在读,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让其干家务活,再说孩子多在外,少在里,我们就不想让孩子在繁重的学业中分散过多的精力,在上大学以前孩子回家也只是来去匆匆,特别是在高中三年里,学校放假时间有限,故所以为了一门心思让孩子读好书就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对在其他方面的锻炼,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回家就意味休息,就是享受的习惯定势,这或是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大失策。还有呵,女儿在这个暑假前她信心满满地说想参加某某考试,可等她回到家里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更没好好地静下心来看过书。在家期间她除了吃就是睡,要么就整天玩电脑……有时候忍不住说说她吧,她就觉得不高兴,还嫌我们烦呢。其实吧,女儿她自己也意识到再这么下去,整个暑假就浪费了。或许是我多虑了,窃以为读书趁年轻,补漏趁天晴,这是常识。再说了,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时乎时,不再来。

前些天我正为此纠结着呢,突然间听女儿说她已买了回程票,说要提前返校,因为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说学习计划得以实施,决不能再这样子浪费掉大好时光。孩子多年来已养成在学校图书馆或自习室看书学习的习惯。她说只有在图书馆或教室自习才有效率,我说这是你缺少自律的典型表现,女儿回答说随便您怎么认为她就是这么一个人,养成的习惯已改不了了。我无语,更无能。回头想想,总比她在家什么也不干要强了吧。本来一直以为人需要自律,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只要你做到了,甭管结果会怎样。因为生活本身就不易,不付出哪有回报,不努力哪有收获!

2013年08月10日

真所谓言之易而行之难,一事无成,或是无志;人生在勤,勤则身修。无论对于父母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本人的观点如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