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品:老人住院


标签:
杂谈 |
老人住院
春天来了,万花似锦。那位体弱多病的年迈老婆婆又住进了医院的病房,这次又是非动手术不可了。她那个孝顺的儿子已早早地为母亲在有关医院挂上专家号,据悉老人家的病已不能一拖再拖。地球人都知晓疾病会给人带来痛苦,健康才是金钱无法换取的。当又是在节骨眼上轮到老人犯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保证谁没有个病痛。诚然,为保障健康,为改善生命质量,只要有一丝能力就得为家人,为亲人着想,何况家里多有孝子贤孙,加之老人本身就有着比谁都强烈的求生愿望。人有生存的权利,而且还要有尊严地活着。
这一次老人又犯老毛病(其实一直未曾彻底治好过),这会子理论上是非动手术不可了,可是对上了岁数的老人动手术刀毕竟是存在风险的,何况针对的是已80好几的非健康老人。本来嘛,为生了病的老人在医院里找一张病床已经是够不易的了,也就是为了这个病,前几年医院说要为老人开刀动手术。如今情况有变,院方向患者方面提议转院并且说还可帮着联系其他专科医院的主刀医生。其实吧,病人也理解医院方面怕担风险,或者说是出于对高龄老人动手术的慎重态度。
换位想想,医院此举也是在为病患及家属着想,因为在几年前甚
至于好多年前,每当老人身体不适进行住院时,医院每次都是提出需要开刀动手术。要不是患者家里人担心手术存在风险,再加老人身子弱,而且还有几项体检指标不太稳定。否则说不定这老人从年轻时落下的毛病早就治愈了,也不至于长年累月影响其日常生活起居。如今随着年老且行动不便,不可否认院方建议转院也是出于自身的某种考虑。
难道是病人自己的不是了。老人早年是从农村出来的,比较守旧,自认为年轻时生养孩子得的这个“子宫下垂”之病症不太“好听”,一旦犯病就谎称自己是“闪了腰”,这一点之前就连他们家中的一些亲戚也认为她老人家有“腰疼”的老毛病,要我说得过点儿也真有些自欺欺人之嫌。不过对于像她这种从旧时代过来的且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老人家也只有是理解与体会她当时的那个感受与苦衷了。
当然,另一个原因也是不可否认的,据悉当年她刚得病的那个时候,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加上生育了三、四个孩子,还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更主要的原因是没钱去治这个在她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病,自认为在床上躺几日就会好的。就这么一拖再拖的,结果随着年纪慢慢变老,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这难道不是由老人的主观与顾虑造成的,还能是什么呢?
常言道“家有老人是一宝”,她家人主要还是出于一片孝心,前些年也真因为鉴于此,当年医院通知老人要进行开刀切除病灶,因手术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她的家里不知是从哪儿听来的说动手打麻药有的人说不定就此醒不过来了,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麻醉反应”,极个别的病人在手术中突然出现休克症状。于是她的子女有的就不同意手术,还说这样子我们还能每天见到“妈妈”,否则说不定就会怎样了。说到底嘛,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高难手术,对于60多岁甚至于70岁的老人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似乎就偏碰上80多岁的她就成为例外了?这一次,的确让病人与家属感到有点儿意外。
老年人或多或少之内心会相对脆弱,尤其是病中的老人,正如一篇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她)的内心就好比是易碎的瓷器,故得“轻拿轻放”,唯恐损伤。这一次,老人尽管心里也是多有不安,可是求生欲望强烈的她说自己这一次是铁了心要求医生给其动手术。可这一次想不到的是医院方面变得慎之又慎了。说白了,医院也没什么不妥,他们或站在家属的观点思考或站在医院的立场分析都是合情有理的,前提即关键的问题就是怕担风险甚至于影响到他们长期以来所树立的良好声誉及口碑,再说了,如今的医患纠纷也是令医方感到头疼的事。对于这一点当事家属自然十分理解,坚持要动手术且想要在这家医院进行手术的话,那么就只能是患者方积极、主动、反复多次要求并保证一切后果由家属(亲人)自己负责,而且还得周全地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后果,这点是必须的,否则就没可能谁会给这位年迈老人动这个“麻烦”手术。
世上并无绝对的事,医院为高龄高人,银发一族动手术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前段日子在该医院妇科就有一位86岁的老妇人因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不得已非采取手术摘除。据说该老人由于情绪紧张,一度血压不稳,导致上压竟然有200毫米汞柱,幸运的是医院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待老人血压回归正常值时成功地动了刀,最终结果良好。这一点似乎也让那位还未上手术台的老人看到了一丝希望。阿弥陀佛!但愿这位求生欲望强烈的老年妇人能够平安无事,手术成功,少点受罪!
在此,我还想说一句多余的话:有病要早治,防患与未然,拥有健康,让生命有尊严,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