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充满阳光
充满阳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36
  • 关注人气:2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回乡的路

(2013-02-02 21:00:27)
标签:

那年

回乡

微小说

情感

那年,回乡的路

那年,回乡的路
(微小说)

 

那年,回乡的路

  /充满阳光

 

1970年隆冬的一个黄昏,他乘坐“民主3号”轮从上海十六铺码头起锚,驶向目的地——浙江涌州。

“三九”时节,寒潮袭来,轮船在汽笛声中缓缓驶离刚刚还人声鼎沸的客运码头。船舱内阴冷难挡,床位在二等舱下铺的他被阵阵寒意包围着,心里有说不出的凄凉。

客舱顶上中间位置的2盏昏暗汽灯似有气无力地发出丝丝微弱的光芒,外加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浑浊的臭味及来自江水等的咸腥味,还有从船上餐厅一角飘过来的一股“盖浇饭”的类似于鱼香肉丝的饭菜味道,实在不好受。

轮船终于加速了,他跨出船舱门,来到甲板一侧,面对滔滔江水,凭栏眺望。再见,黄浦江;再见,大上海!年轻的他,此刻充满了万丈豪情。他的人生就从这里起航了,他坚信,等待自己的必将是一个新的征程!  

此去涌州,实是祖父的老家,他出生于上海,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回去过。对于他来说,祖父是一个符号,1923年冬天他在涌州乡下去世时,他父亲才15岁。祖父去世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再加上还欠着外债八百多元(旧币),家境陷入困境,父亲只好中断学业到上海学做生意,祖母留在乡下,给大户人家帮佣烧饭,农忙时去邻居家帮工代管小孩,吃尽苦头……。

 

那年,回乡的路

一晃,他们都长大了,而父母也老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轮船继续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他一时不想回船舱去,身上披了一件黑蓝色厚重的棉大衣,头戴一顶“雷锋帽”就站在甲板一侧能够避风的一个角落,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户,听涛声,看繁星点点的苍穹,如水的月光,还有苍茫的海面上掀起的阵阵浪花儿……。     

他在想他的选择,其实他可以留在上海,为什么要返回故里工作呢?一来是为了圆父辈的故乡之梦,还有一个原因是涌州市的那份工作恰好是他喜欢的。

1958年的秋季,他离家去千里之外的西安求学。大学期间他一共只回过两趟上海,其余的寒暑假都是在西安度过的。因为回家实在不方便,加之来回费用也比较高,于是选择了留在学校勤工俭学。等到又一年暑假,学校搞基本建设,他就去工地搬运砖瓦和筛沙。……

 

那年,回乡的路

由于干体力活体能消耗大,加之年轻,他的饭量自然比较大,因此常感吃不饱。当时生活艰苦,粮食紧张,西北与全国一些困难地区一样一天只吃两餐饭。没办法,他只好在两餐饭里再省下几只馒头,待实在饿极时用来充一下饥,至于下饭的菜,是用几分钱买来的生豆瓣酱,夹在冷馒头里吃,就那么点生豆瓣酱还要吃上好长一段时间呢。……

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某省运输局工作,担任技术员。听父亲常常念叨故乡涌州市,他也萌生了回涌州建设家乡的念头。

 那年,回乡的路

夜深了,海风带着凉意吹来,他轻手轻慢地回到船艘,借着微弱的灯光上床休息。

一夜无梦,等他醒来,船已靠岸。

此刻天色尚早,他拿着行李跟着人群下船去。也许是冬天的缘故,涌州市江北轮船客运码头一带显得较为冷清。一些早起的人们,如拉手推车的搬运工,码头工人以及街上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还有街头卖大饼的摊点倒已开始忙碌起来了。

经过一昼夜的舟船劳顿,为驱逐寒意也为给自己充一点饥,于是他肩扛两袋行李包穿过马路,来到对面的一家大饼店前,只见摊主已生好炉子开始营业。他放下随身行李,从裤兜里掏出三枚分别为5分、2分及1分面值的硬币,要了两只刚出炉的咸大饼,一碗热腾腾的咸豆浆,就地坐下来吃。没几分钟,早餐就落到肚里去了,顿觉身体暖和了一点儿。……

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间,他来到涌州市的内务局政工科,把调出地组织部门开具的工作调动介绍信递给工作人员,换来一张到涌州市大山汽车厂报到的组织介绍信。按程序办理好相关手续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城西,来到涌州市长途汽车客运西站准备乘坐班车到汽车厂,没想到当日车票已售完。失望之余,他向旁人打听,听说不远处是地区运输段,就过去碰碰运气。

来到地区运输段单位大门口,管门卫的大爷把他拦住了,他告诉他自己想去大山汽车厂,可惜当天没有车票了,不知道这里有没有顺路车可搭乘?

这下子,那位爱管“闲事”的老大爷乐了,说:“小伙子,你还真问对人了,哎!大山厂刚好有一辆卡车正好停在院里,好像有驾驶员正在阿拉单位办事体。要么我带侬去瞧瞧?说不定还可以与侬一道走呢!”

这下可好了,他心里踏实多了。正在这个当儿,只见一辆比较显眼的墨绿色卡车正要发动,热心的门卫师傅连忙向司机打招呼,让他顺道捎他去厂里。那司机大哥倒也好说话,就点头答应了。他上了车,一路前往目的地。

卡车载着他沿着弯曲的山路,上坡下坡,翻山越岭,一会儿又蜿蜒行进在茂密的竹林里,颠得他翻肠倒肚,头晕眼花,忽略了窗外冬日的山乡风景。因为只有他们两个,所以司机让他坐在副驾驶位,让他免于风寒之苦。

那年,回乡的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大山汽车厂终于到了。他谢过司机大哥,扛着行李来到厂办报到。

来到厂办门口,一眼便看到挂在墙壁一角的日历簿。哦!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1970年的130日,星期五,农历十二月廿三。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再过一星期就是农历正月大年初一了……。

从那天以后,他扎根涌州,看着这座城市的点滴变迁,拨乱反正,日新月异,他从青壮年慢慢步入人生暮年,从此再也没有离开此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