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阅读《爱是一种修行》
标签:
杂谈 |
关于爱……
——《爱是一种修行》
双休日午后,一时无事,随手在客厅一角的小书柜里掏出一本书来翻阅。书系女儿回校时遗落的,那天我整理书房发现桌上有一本书被搁在一边,即与女儿电话联系,她说此为消谴书,没什么用……。我暂且不管它有用还是没用,便将之放在了客厅的简易书柜上。
这是一本由被喻为“先锋作家”的叶倾城女士所著的类似于“心灵鸡汤”式的“情感实录”读本,书名为《爱是一种修行》。此刻我怀着似有那么一点儿好奇地从头阅读了起来,心想作者认为“爱是一种修行”,那么“爱”究竟又是一种怎么样的修行呢。
顾名思义,这是一部有关爱的著作,主要着笔于“爱情”这个永恒话题。当然嘛,爱(情)往往会与婚姻相关联,有一些缠绵悱恻的爱情也会在“围城”中枯萎,开花结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至少本人是这么认为的。如果爱是一种修行,那么婚姻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肯定是说不好的,因为我不是专家。这世上形形色色的爱,有的错综复杂,有的千头万绪,有的甚至于不外乎乱七八糟的凡此种种的所谓爱,我等当然不知道啦。那么,专家是如何来诠解这个有关“爱”的主题呢?看来我只有在书中的片言只语中去找寻其答案了。
噢!应该有了,你看作者在自序里写道:“爱不过是一场历程……,”我想,既然爱是一场被谓之经历或一个过程或消踪即逝的一瞬间,那无疑“爱”就是千姿百态的吧。再诸如被作者在书中列为小标题的那些包含着“心动、迷途、内伤、角力、错爱、绝决、沉溺、明了、放下、疗伤、若愚、自爱、等待、妥协、逆行、分享、磨蚀、清空、变数、母性、遗憾、自由、自知、自省、认知、相守、舍得、担当与放手”等等作为关键词的文字是否会是“爱”之历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之表现呢,我真的不得而知,直到粗浅地阅读完这本有关“修行的爱”或“爱的修行”的读物时以及之后都还未能完全弄明白。
那么为何世上会有那么多痴情男女被称之为“爱情”的这帖“魔药”而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或始乱终弃呢。请问这爱情究竟又是什么东西呢。我想,若谁也说不清楚的话,那无疑就是一个谜局,也许永远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还有,一旦等爱情上升到婚姻后,这是否还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呢,此刻的爱抑或完全就是两码事了还是,不是?在想象中,爱情总是美好的,尤其是当爱情修成正果时就堪称圆满了吧。
阅读《爱是一种修行》后,心存简朴想法的我是这么认为的,爱是一种能力,爱情与婚姻本属一个娘胎的不同个体表象,虽然有一定程式上的密切关联,可也不能等同视之。基于此,我认为爱情与婚姻同样需要爱的滋润,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是需要区分开来的,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受,而婚姻是需要担当的,需要用心去经营的,需要当事人负起责任来的。并不是像“过家家”地那么简单,这点或许谁都明白。
阅读整本书,让人联想到新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生效引起热议的现象。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若要用到此法律条文时,爱的成分无疑发生了变化,甚至于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异。曾经爱与被爱的当事人至少已有一方已失去了爱的修行,因为双方需要涉及到的内容可能不再单纯。假若要让爱情的每一步走得认真与精彩,的确需要当事人事先来加强一点对爱的修行,甭管最终是爱还是不爱。当然,由于每个人观念不同,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看过整本书,我也在想,为何人会存有那么多的自私自利行为(特指在爱情与婚姻上的种种表现)。其实爱情或婚姻都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勿庸置疑“爱”作为一个具体或抽象的行为或思维并不是一天到晚挂在嘴上那么简单的事,爱自有爱的理由,不爱自然也有不爱的道理。或许在解释不通的那一刻,便会推出一个“缘”字,或说缘尽了,呵呵!在我看来这无疑又是一个用来搪塞的有关爱与不爱的再合适不过的说辞了。
统观整本书,作者以情感方面专家的身份出现,给读者或需要解决或倾诉在“爱”的这个茫茫海洋里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提供一些有关维系爱,摆脱爱,化解爱的从而用来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理论,以及告诉、剖析、解救在爱的航向上迷失的人,还有在爱的征程上还未开窍者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人生多有风险,爱情正如兵法,作者同时也告诉人们忠于爱人,其实就是忠于自己。对于爱除了“舍得”还要“值得”。同样道理“别在情绪高亢或者低落的时候,做任何决定,尤其在结婚或离婚。”
“爱人者,人恒爱”。《爱是一种修行》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怎么样地将爱HOLD;还要告诉你的是“幸福与你很近,如果你快步奔跑去追逐幸福;幸福离你很远,如果你原地不动,等着它走到你身边”,“爱是一种修行”演绎了一系列在情感或婚姻中出现的案例,也正因为如此,它更适合女性读者来阅读之。“没有好男人也没有坏男人,只有适合你的和不适合你的。”当然在如今的浮澡与纷扰的社会里“头脑复杂而心地纯真的女性,比头脑简单而心思复杂的女性更容易获得幸福!”正如作者如是说的那样吗?或许您阅读了之后才会有所感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