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贴拾遗:从梦中到现实的香格里拉
标签:
杂谈 |
旧贴拾遗:从梦中到现实的香格里拉
原作写于 2006-5-24
“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这可爱的香格里拉,我深深地爱上了她,爱上了她......”
在五、六年前的一个春天,我终于来到了这个神秘而又美妙的地方——这就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由英国作家Jmans shelltom著的小说《Lost horizon》里所描绘的那个美丽绝伦的神圣之地,这个“世外桃园”其实她从来就不是虚拟的梦幻,而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方“伊甸园”,该地位于我国彩云之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境内,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Shangri-la的。
序 曲
小时候,我生活在上海,有时候听到爱好音乐的奶奶在干家务抑或空闲时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而当时的我并不知晓我奶奶究竟是在唱什么,但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歌词却是——“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这可爱的香格里拉……”
于是我就问奶奶“香格里拉”是什么意思?奶奶安详地说道:也许是一种花吧,还说这是一首电影插曲……继后,我得悉到“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最早是出现在50多年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一部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个虚拟的“世外桃园”,原先它是在小说中出现的地名,这是一个冰川雪山,这是一个神秘之地,这是一个圣洁的地方,这里的天空有着水洗般的透蓝,白云悠悠……总之令人神往。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全世界都在寻找这个具有灵息的美妙世界,其实她就在我们身边——“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这可爱的香格里拉,我深深地爱上了她,爱上了她......”
2006年5月12日我与朋友一行十余人终于从上海出发飞往云南丽江,在丽江古城作短暂停留后,翌日清晨驱车去寻找在小说《Lost horizon》里所描绘的那个美丽绝伦的神圣之地。
这个"世外桃园"其实她从来就不是虚拟的梦幻,而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方“伊甸园”。她位于我国彩云之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境内,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Shangri-la。
于是乎,在接下来时日,我则用心地去感受她那像迷一样的内蕴与玄斓,在我的内心深处她就像是流行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里所吟唱的那般美丽与神奇……
初识香格里拉(1)——起程从丽江古城开始
尽管这短短的香格里拉7天之旅,丰富得犹如几次生命的轮回。风带着灵感,从梅里雪山吹来。这旅程却要是从丽江起始的。
丽江是一个美丽的古城,这样精致的小桥流水也只有在此地才有,它好似一块未经雕饰的璞玉,在我眼里这雨中的丽江显得如此的清幽,尤其是在这个晚上。
5月13日傍晚,我们四位女同胞走在古城依山傍水的四方街,领略在“家家临溪,户户垂柳”的高原水乡,一路欣赏着古城纳西族的神奇文化……
因为水是丽江的生命,所以这雨夜里更能涤荡你的心灵。走着走着我们在鳞次栉比的瓦屋前驻足,在保存完好的石拱桥上留影,在夜色风韵中陶醉,还有那独具魅力的五花石铺就的曲折街巷,巧夺天工的古城建筑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浑然一体,真可谓是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也许是我们太过兴奋的缘故吧,从入住的旅馆出门时竟忘了记具体的地址,结果走着走着仿佛是进入了一个迷宫,因为这棋盘似的“四方街”本来就是四通八达的。记得我们当天入住的洒店名好像是叫“子云28号别院”,这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于是我们只好向当地人打听,但是他们都说不清楚这个洒店,并问是在什么路上的,然而我们只知道洒店的名称却不清楚具体的地名。这时一些店家也已落落续续地在准备打烊了。
正在大家有点沮丧之时,我们突然想到了被称为“洋人街”的酒吧此刻还一定很热闹的。果然如此,这时我们看到在不远处有一位保安模样的纳西族青年男子正站在那里,于是我们就像是见到救星一样并迫不急待问“子云28号别院”怎么走,这位热心的纳西族保安想了想说:“可能是在‘本能街’那边吧,好像是有一个叫什么别院的……”于是我们就想着找寻“本能街”,我们一路走着,但奇怪的是再问当地的人都说没有“本能街”,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有这个地方。
说实话当时我们已经搞不清东西南北了,人也有点儿晕头转向,加之天下着雨且又冷又湿的……正在无奈之时,我们经过了一家卖果脯的小店,只见店老板正准备打烊关门呢,于是咱们连忙向他打听着,咦!他的普通话就说得比较标准了,他告诉我们子云28号别院就在四方街的“北门”停车场附近……
于是我们又一路向“北门”停车场前行,这时希望出现了,就在不远处的路牌上清楚地写着“北门街”三个大字,这下我们的记忆都恢复了,很快就找到了下榻的地方。
原来呀!是这位纳西族保安的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本能街”误导了“北门街”,再加上我们四个女人被丽江这个美丽的四方街迷得出不来了。
初识香格里拉(2)——走近东方大峡谷之虎跳峡
在前去香格里拉(迪庆)的路上,要经过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5月14日早上汽车行进在滇藏公路上,弯弯的山道一路颠簸,走得好辛苦。
这千古绝响的虎跳峡,以奇险雄壮著称于世。我们一行人刚从停车场出来沿着护栏往前走着,只听得不远处激流咆哮,再慢慢地沿着两边狭隘的石台阶向前……惊涛骇浪,从台阶往上瞧对岸的山体,高大得就像要与天连成一起似的,那险峭的绝壁,像是被一把巨刀切割后那般整齐。
我们都走得有点儿上气不接下气了,顺着陡峭的山路,飞流直下的山泉无疑是美不胜收的,脚下的滔滔金沙江水奔涌而过。同伴们拿着相机的手从一开始就没停止拍摄过,不瞒你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取镜,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这里处处有险滩,走累了,大伙想息一会,当看到前面有一个平台,就停下来小息一会,这里还竖着一块用手写的虎跳峡的三个红字,于是大家提议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此地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照相位置,它虽是整个峡谷最窄的一段,但江心有一个约十多米高的大石横卧着,巨石犹如一位霸道的孤家寡人,唯我独尊,江水与那巨石相互博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这块巨石因此被称之为虎跳石。
在这里看风景实在是对身体的一个考验,此地海拔高度已超出2300多米,走到谷底,路又开始向上,看!白色山涧奔流直下,听!激流永进"虎"啸声声,闻!一路的野花清香袭人……这里的风景实在是美哟,但如此具有魅力的地方展现在人们眼里的不应该仅仅只有惊世之美吧。
想想刚才在那块用手工写就的"虎跳峡"前面留影时,居然还要出钱,每位十元,且没有任何收据,唉!这难道不是乱收费吗?!难道这里的风景就如此吝啬,难道你自己在风光无限好的要地乱竖一块破牌子就要收取游客的拍照取镜费? 这岂不是一件很不光彩的煞风景的且有损虎跳镇和这千古绝响的东方大峡谷的形象吗?
此刻面对着触手可及的美丽大峡谷,天地之博大足以令我为之释怀、解脱,于是我的心情又开朗了许多,继续着美妙的“香格里拉”之行。
初识香格里拉(3)——来到高原第一藏传佛教名寺
寻访噶丹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被喻为小布达拉宫,地处迪庆藏区,它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674年,五世达赖奏请清康熙皇帝批准后亲自选址指导修建并赐寺名"噶丹松赞林"(简称松赞林寺)。清雍正皇帝又赐名"归化寺"(噶丹松赞林的汉文意思)。该寺历史上曾出过不少蜚声藏区的高僧大德。
我们从德钦县赶到香格里拉已是午后,远远望去在灿烂的阳光下,松赞林寺是一组依山而建的庞大建筑群,金色的屋顶颇有气势。寺门建在山脚,正门沿着几百级台阶顺山势而上,直通最高处的两大主寺。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只想着拍照,左一个pose,右一个造型,根本就没在听洛桑导游的讲解。这位友好的藏胞导游全名叫洛桑巴扎,他原来是一位高校毕业的中学教师,后来改行当了导游,如果他不穿藏袍也许你压根就看不出他是一位藏族小伙子,因为他讲的是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脸也长得不像大多数藏民那样的亮黑与"饱经风霜"。
说实在的,我们有相当比例的汉人也许还讲不来发音那么标准的普通话。洛桑的导游词讲述得真是好,我们仿佛就像是在听老师讲一堂生动的史地课……
进入寺中,只见佛像金碧辉煌,各式大小不等的塑像惟妙惟肖。洛桑给我们讲着寺内壁画中有关的神话故事和人物传奇……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会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寺内的喇嘛都着红袍,金色系列的佛像与传经索,以及装饰着浓重色调的法器,加上人的高原反应,真的点儿眩晕了,好像此刻是在天堂的某一个角落似的。
迈出吉康主寺,抬头便是纯蓝色的天空,再看那蓝天白云及眺望远处的白马雪山这怎能够用一个“美”字来形容哟!
“看!正在拍电视剧呀!”不知谁眼尖,兴奋得喊了出来,只见寺院门口停着一辆宽大的白色依维科拍摄车,上面喷刷着《十日天堂》摄制组的字样。洛桑导游也发话了,并说他的一位朋友还在这部戏中客串一名酒吧老板呢,并说这部戏就是讲一群人来到香格里拉这个美丽的人间天堂进行旅游,在为期10天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从中蕴藏着善与丑,美与恶等内容。
其实,电视剧这东西都是人为编的,我们到这里的目的就是要亲眼看看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好看的东西还有很多呢!一切似梦似幻,等到晚上星空闪烁的时候,我们还要去当地的藏民家中造访呢。
初识香格里拉(4)——夜访藏民大家庭
神秘的香格里拉是绚丽多姿的,这里的天气也是一日三变的。此刻在五月的天空下慢慢地飘起了雪花。我们头顶着晶莹的白雪来到一藏民家进行走访,迎候在门口的藏民们手捧哈达,献给我们,美丽的藏家姑娘送上一小盅自家酿制的青稞酒让每一位来客品尝着,我们造访的这户人家,是一个大家族,所以房屋也建得颇有气派---内为木结构、外呈土掌房模样的藏式民居,房子一楼是不住人的,这颇有点像傣族的竹楼。二楼才是主居地。
我们在藏家硕大的客厅内入座,屋内的装饰也如这里的人一样热烈而豪放,在这户人家的二女儿卓玛的带领下,他们家族里的男女老少为大伙一一端上了酥油茶、炒青稞、麻花、酸奶酪、青稞米粉等来招待我们。
我们同行的几位人士,看到彩艳的藏服也想穿上照相,在导游洛桑的安排下,大家轮流着试穿起了几个款式的藏服进行照像,就连我们团队中的一位50岁的大姐也开心地像一个孩子似的。这家藏民还为我们前来造访的客人准备了烤全羊,大伙围坐着边吃边看卓玛与扎西(即姑娘与小伙子)表演的藏族歌舞。对于我们汉人来讲,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真可谓是一饱眼福了.藏民们的歌声就像是天簌之音,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上轻快地唱着歌跳着本民族的舞蹈,他们家最有威望的已有80岁的爷爷也趁兴与家里最小的孙女给我们表演了一则描绘新西藏的歌舞——《逛新城》。
热情奔放的歌舞一个接着一个,不由地使我们也脚底发痒,也自发地加入到了他们当中了,跟着藏族同胞学跳舞蹈。大家兴奋得连高原应也感觉不到了,在学跳藏舞时大伙有意将一位姣小的女士抛向空中又自如地应接着……我们笑着、闹着、跳着、唱着,竟没有感到一丝的陌生感。
为使气氛更加活跃,席间这家主人让大家参与一个游戏节目——"招女婿", 几位自告奋勇的男子走上来参与这一游戏---比试谁的力气大(有点类似我们这里的拔河比赛,只不过是一对一的,不用手而是用一根红绸将两头绑在比试者的腰间进行拉力)......比试的结果令人难以至信,我们团的一位男士居然赢得了胜利,理所当然地成了“准女婿”,在众人的推桑下他被穿戴好藏袍要与“新娘”入“洞房”了,充当主婚人的藏家爷爷问那位男士有什么愿望时,这位“准女婿”却煞有介事地说:“我想要一个儿子,但我不想在这里干苦力活......”时,我们则笑得人仰马翻, 这一游戏因双方配合的十分默契, 演得像真似的且我们团的这位男子又十分幽默搞笑,竟逗得全场人笑得合不拢嘴。
这晚前来藏民家走访的还有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朋友们以及来自刘三姐故里的广西客人,大家分别来自东西南北,此刻彼此却相处得特融洽,席间来自台湾的客人还向我们宁波的朋友敬酒祝愿……两位台湾客人还给大家表演了一个高山族歌舞,来自广西的客人则表演了《刘三姐》的对歌,我们团中的一位男士唱起了越剧《何文秀》的选段,同行的一位女士演唱的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则将场上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初识香格里拉(5)——眺望藏民心中的神山之梅里雪山
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接踵、雪峦绵亘,势如刀劈錾斫,这便是名传遐迩的以卡格博峰为中心的梅里雪山。
5月16日凌晨五点,天还很黑,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月亮还挂在空中。为领略神山的风采,我们大多数人已穿上或带着厚厚的棉衣及手套、帽子等上路了。因为观看这难得一见的“日照金山”——雪山日出必须趁早。但趁早还是远远不够的,多数时日雪山因气温低、湿度大,梅里雪山大多被云雾笼罩着,如果前一天是晴天,那么就有可能见到“日照金顶”的雄姿。然而当地还盛传着另外一种令人半信半疑的说法,据说梅里雪山是一座很有性格的神山,如果有日本人或心术不正的人来观看神山,神山必定不会相见,也就是说如果有日本人同行,你就甭想看到那圣洁的雪峰。
导游洛桑说过他想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宁波客人看到这座神山,所以从我们进入中甸起他就一直在用藏族的佛珠为我们祁求神灵的保佑。真的一点都不假,此前当我们一行从细雨霏霏的丽江古城一路走来后,天气也便变得越来越好了,从下雨、落雪到现在的晴朗。
我们站在飞来寺前的观景台上,大家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天空,六点光景,天还未大亮,只见万道霞光穿透云雾映照下的梅里雪山,霎那间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被霞光映染得活像一座“精妙绝仑”的金字塔。早晨的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最先照射到的便是梅里雪山终年积雪的山顶上,于是就呈现了金色峰顶的这种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梅里雪山,北连西藏阿冬各尼山,南与碧落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0多座、称“太子十三峰”。那耸立于十三峰之上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
卡格博,藏语意为“白似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卡格博从不接受人类足迹的染指、迄今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初识香格里拉(6)——骑着马儿到明永冰川观景
观赏完这高贵圣洁的梅里雪山日出后,我们便离开了这佛塔矗立,经幡林立的梅里观景台,迎着奔子兰早晨的明媚阳光一路向明永冰川挺进。
洛桑导游告诉大家明永冰川有着惊世之美,但明永冰川上下来回16公里,路途的艰辛却是可见一斑的。由于大家自知体能有限,一致选择骑马上山。这里坡陡且崎岖,到了山下,我们每人在一名护马使者的陪护下骑着马就上路了,护马着的工作便是牵着马绳一路跟着客人,双脚走在马儿的身傍,其实这“羊肠小径”的“马”路非常地不好走,据说先前山上本没有路,只是经过此地的马儿留下的足迹多了后才慢慢地沿变成了现在戏称的“茶马古道”了。
刚开始骑在马背上时,我真的有点儿发怵,试想行进在宽度不足2米的布满碎石与落叶且如此不平坦的山道上,马儿晃晃悠悠地走着,还不时地想要超过前面的一匹马儿,我的心也随之晃动了起来……帮我牵马的又是一位小姑娘,由于接到生意还高兴地吟唱起小曲来,我想着万一发生意外,那可怎么办哟……
这位长得黑瘦黑瘦,头上戴着一顶白色长舌太阳幅,身着已看不出是白色还是灰色的长袖衬衫,下身则穿牛仔裤的女孩,好像已看出了我的心思似的边走边安慰着我说:“不会有危险的,有我跟着,你就什么也不用怕的……”于是我的心平和了许多,再看那匹马似乎听得懂它主人的话,变得比刚才老实了,也不争着超进了,便在山坡上的简易水漕边饮起水来,那女孩还不时地用手去扶摸马儿的头部……
这时我才留意起了一路走过的山路来,只见路边靠山崖的一侧竟然长满了紫色的野花,此刻在这山道上看着这可爱的花儿真是令我欣喜。那女孩告诉我说这个就是马兰花。于是我不由地想起了小时候的一首童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不知不觉我们已走了一半的路程,此时我有点怜惜起一路伴着我的这位藏族小女孩来,于是我就跟她聊了起来,我说:“你的这身打扮在我们那里也是蛮流行的,真看不出来耶,像你身子这么瘦小的女孩子居然还能干这个体力活……”她轻快地答道:“我的这身打打扮就是向你们汉人学的,这顶帽子是一位来这里的客人送给我的,我的同伴们还很羡慕我呢……我已习惯了干这个,不累,我从小就走惯了山路……”,我于是又问:“看你的样子,你可能与我女儿差不多大吧……”,她答道:“我今年17岁,我从16岁起就开始帮家人干这个了……”
果然不错,这位女孩子只比我女儿大一岁,我接着说:“我16岁的女儿还在读中学呢,难道你……”,这时我才发现这位女孩子眼中有一丝的沮丧并且说:“我以前成绩也不错的,可是……我还想学英语,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还要走出去呢。”,我接着便问:“那你最远到过什么地方呢?”,答曰:“大理”。还说:“在这里做马帮就是我们生活的基本来源,我们靠得就是这里的旅游业……”
其实我到现在才发现,我们一路上跟着的马队中,护马者有相当多的是一些年龄在15、16至20多岁的青年与少年们,30、40多岁人也有一些,但不多。我还不时地听到他们这帮人在一路唱着藏族山歌,其中有一位少年唱的最好,还时不时地来几首刀郎的歌曲……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群善良的人们,也许活得并不容易,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乐观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至少在我看来是很难能可贵的。
到了中途的马站,我们还需要徒步很长一段搭建在峭壁上类似吊桥的小路,这样空悬的一段路程修建难度可想而知。感谢修路人。
终于看到了从梅里雪山一泻而下的圣洁的冰川,能亲眼目睹这如此美妙的地质奇观,虽已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却觉得非常值得。
初识香格里拉(7)——访高源湿地之碧塔海
碧塔海藏语称之为碧塔德错,这个"错"字并非指对或错,而是藏语所指的“湖”,所以有着脱世之美的碧塔海实际上是一个高原湖泊。
在五月杜鹃开放的时候是造访此地的最佳时节,春天的碧塔海果然如童话般的美丽。因环保需要我们在进入景区前的10公里处,依次排队换乘大型电动车前行。
不多会儿这个自然保护区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下,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湖水清澈透明,非常漂亮。所以,对碧水蓝天的美丽幻想通常会在这高原湖泊上能得以实现。
起先我们沿着人工搭建起来的长长平台一路观赏着这里的美景,脚下经过的是这里一派丰茂的草地,草地上不时还有一些牦牛在吃着草,还看到有几位游客也在草地上悠悠然地走着,于是我们索性也跟着走进了这片草地。
我们笑着、闹着、玩着, 时儿以这里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牛群为背景,大家变换着各种姿势拍着照片,几位女同胞还不时地换服饰,互相换穿着不同的衣服照相。大家在这绿毯子似的草地上毫无顾忌地疯闹着……
这时有一位穿着藏袍的工作人员在那个长平台上朝我们喊话了:"游客们,请你们,赶快离开草地,难道你们没有听到小草的哭泣声吗?如果你们再不离开,我就要罚你们在这里放牛了……",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她究竟在说什么,因为她的话语是相当的友好,并带着那么一点的幽默,可是当我们听到她讲第二边时,大家已明白了这是这么回事了,于是都自觉地回到了特意为保护这里的绿地而搭建的平台上继续前行。
大家回味着刚才这位景区管理人员说的一番话,纷纷称赞这话说得挺有人情味且很有幽默感,反倒比一味地进行严肃的说教,也许效果还更好呢。还有人觉得假如能在这样的地方放牛,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初识香格里拉(8)——观东巴圣地
从真正意义上来讲,我们已结束了这次香格里拉之行。从大香格里拉的角度来讲,一个鲜活的、不断生息运转的、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的无穷魄力成就了她的永恒。
5月18日早上我们又回到了丽江古城,接着顺便去了玉水寨游览。玉水寨是纳西族中部地区的东巴圣地,是丽江古城的溯源。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纳西族传统理念,东巴文化之真谛。
东巴在纳西族的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具有浓厚原始宗教色彩的“东巴教”。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便是纳西族地区一年一度进行东巴法会的场所,这里有东巴教最高的宗教圣殿——玉水缘,供奉着纳西族祖先和东巴教诸神。
由于要赶时间去机场,我们只得浮光掠影地跟着景点导游匆匆地走着、瞧着,并未细细地品味这里的一切。纳西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象形文字被喻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古乐则被喻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这里有着许多天然的动、植物,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有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我们喜欢照相的女同胞们更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漂亮的背景。当一位女同胞正站在景点厕所前的一侧开满了山茶花似的红花前留影时,另一位对周围环境观察得比较仔细的同事却发现,那株开满红花的树只在靠近女厕所的一边才有,而靠近另一边的男厕所前则见不到这种花儿。后来我们都发现了在景点内凡是建有厕所的地方均存在着这一有趣的现象。后请教这里的导游,他说:这种花是“月季花”的一个品种,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月季花是以粉红色居多的,在这里女厕所前种植的却是深红色的一种,因而比较引人注目,同时这也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嘛。哈哈!原来如此。
大香格里拉之旅,不但吸引着我,也许正吸引着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注:在此,我还要再一次感谢那位陪同我们一同游历这个如幻如梦之地的藏族导游“扎西”先生,期间当他知道我比较喜欢阅读时,就将自己珍藏的那本有关描写香格里拉的文集《灵息吹拂》赠予了我,令我如获至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