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专注的智慧

标签:
杂谈 |
慧海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句话看似粗浅,实则蕴藏大理。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不是躇踌满志,胸怀抱负。他们似乎要使出浑身力气,因而寝食难安,终身疲惫。他们有志向本无错,错就错在不懂得需要专注的智慧,不懂得静心从事。
专注是摒弃杂念,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手头所做的一切,纵使身边有再多纷乱杂事也不为所动。你看,德高望重的前辈们是咱后人学习的楷模。比如我们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先生。无论是在他的许多文字作品里,还是在其他媒体上也都提到他的专注。
文革时期,季先生被打成“右派”,关进牛棚,每天经受的是身心的双重煎熬。就是在这样黑白颠倒,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他还能静心地在恶劣的环境中潜心自己的“研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对古文字的探索与钻研上。作为一个学者,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于是他依旧如故,为当时,包括当今的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此等专注,心如止水的境界正是大师才有的风范。
专注是用心专一,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计较,再如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也是真真正正的楷模。众所周知,钱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语言学家,呕心沥血数十载创作出了巨著《管锥编》。成名后,尽管受到无数邀请,钱先生依旧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不理他事。曾经英国女王访华期间,点明要钱钟书先生陪同就餐,钱先生却以身体不适推辞了。大英博物馆要用重金收购钱钟书先生写满了批注的牛津字典,先生却说:“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深谙自己做事需专一,倘若被他事所累,做研究时不好好做,分心想其他事,势必一事无成。
作为平常人的自己发现最为缺少的是应有的专注与耐心。有时吃饭时不好好吃,睡觉时不好好睡,有时也会计较一些琐碎小事,缺乏的就是专注做事的精神。高考前某一日,我正在整理女儿房间。突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下我看到一张小女写的小诗:“我要做一只翱翔的雄鹰,牢牢盯着自己的猎物;我要做一匹奔腾的骏马,牢牢守住自己的草原。我要望着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用我的专注一步步向未来走近。”
尽管如此,孩子毕竟是孩子呵,何况像她这样子平时不够自觉的人,能否为此而努力就不好说了。因为人人都知晓:喊喊口号容易,可要真正去干好一件事当属不易。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努力地去践行的吧。比如——吃饭时就是吃饭,睡觉时就是睡觉,让自己少点烦恼,多点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