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这个清明节而作:忆奶奶

(2010-04-02 08:54:01)
标签:

杂谈

忆 奶 奶

 

为这个清明节而作:忆奶奶

(晚年时的奶奶,摄于2009年10月2日于上海家中)


为这个清明节而作:忆奶奶为这个清明节而作:忆奶奶为这个清明节而作:忆奶奶

 

 

为这个清明节而作:忆奶奶
          (青壮年时的爷爷奶奶以及他们的孩子,1943年10月摄于上海)

 

过完虎年春节后的一天早上,我亲爱的奶奶停止呼息,无疾可终,享年100岁。是日600点多钟,奶奶用过早餐后对我小姑姑说感觉有点儿困,便在沙发上半躺着休息。约830左右姑姑见奶奶还未醒来便上前轻轻地呼唤她,等凑近一看发现奶奶已安然地离去,寿终正寝。就跟平时睡着了的一样……,

奶奶虽已离去,但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下一代的记忆里。奶奶一生平凡,虽然没有参加过工作,但她勤劳刻苦,勤俭朴素,说话不多,待人和善热情,对待下一辈和蔼可亲,对扶养教育子女付出了毕生精力;虽长在城市,但有着解放前中国农村妇女所具有的朴实、朴素、勤俭的典型风格,是晚辈们学习的榜样。

奶奶小时候上过私塾,奶奶很重视对晚辈的教育,对子女一视同仁,她一生育有7个子女,都上过大学。我是长孙女,我读小学时,奶奶为我订阅了《红领巾》、《儿童时代》等杂志;我读英语时,有些音发不准,奶奶还会帮我纠正,在我成长的路上,奶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虽然奶奶一辈子平平常常,可她的学养,她的仁爱亲亲之心是遵循中国的传统文化,平时奶奶与爷爷互敬互爱,这一点更令他们那一辈人称道与羡慕。在信仰上,奶奶是信奉基督教,为人豁达开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一度还在恐慌中度过,但奶奶还能超脱开怀,乐观向上,令我们的下一代、乃至后一辈不由得感慨万分。

在我的印象中,极少听到奶奶发脾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高中毕业的我到上海奶奶家小住,有一回,我那位小表弟年少不更事,在家乱翻东西,奶奶当时好象是在训斥他叫其下次不要来了,说“你(指小孩子)来了真够烦煞人……”。这是留在我记忆中第一次也是仅一次听到奶奶发脾气,其实老年人适当地“发发火”要比闷在肚里受气要好,我想发泄出来也因此会得到些许精神上的平衡吧。

不可否认的是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在精神上因此也受到了一点刺激,特别是当后来她的三女儿(我的三姑姑)中年离世(因过分操劳,为了照顾患脑瘤的儿子不幸得胰腺癌)。奶奶因故晚年长住异地,上海房产引发纠纷问题留下的后遗症,她是知晓的,但那时的她已经无力解决了。处境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内心的痛苦也没有机会与不在一起生活的子女予以诉说。由于烦闷在心里,精神状态受到刺激必然会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倘若按照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那时没有发生房产纠纷等问题,我们深信她老人家活过一百多岁是可以实现的。

生活中的奶奶应该说也是一位比较乐观的长者,一生过得很豁达。记得在她老人家90岁的生日宴上,曾引用北宋哲学家张横渠的那句“生吾顺事,没吾宁也”来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当然年纪大了,奶奶还可以到各个子女家轮流住,绝大多数子女家的经济生活条件也是蛮不错的,并不至于供养不起一个老母亲吧。

多年前,奶奶曾向别人讲起她在宁波生活得很愉快,并提及对我妈妈(奶奶的大儿媳妇)印象很好,她说我妈很会管理家务,对她(婆婆)也很孝顺;然而奶奶对我婶婶(奶奶的二儿媳妇)就没有过多的评说。因我的堂弟弟小时候咳嗽(患小儿哮喘)体弱多病,我婶婶当时称自己身体不好又要三倒班,于是将孩子送到奶奶家进行“全托”。

奶奶当时年近七旬,白天要为家务及养护孩子进行忙碌,特别是晚上有时还要起床抱孩子(因表弟晚上仍咳不停),除了要照顾表弟小时候的饮食外,每隔二三天还要抱孩子上医院,开始是看西医,以后改为中医治疗,表弟当时的病折腾二位老人(祖父母)有好几年。可想而知,上辈们除了生儿育女,还要为晚辈操劳,令我等下辈肃然起敬……

清明时节,我谨以此文缅怀亲爱的奶奶,愿她在天堂也能过得从容,愿上帝保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