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点评说:也谈对孩子的教育

(2009-03-09 10:05:55)
标签:

杂谈

观点评说:也谈对孩子的教育

 

观点评说:也谈对孩子的教育

——当合格的家长不易

 

近日一位友人跟我谈起这样一件事情。说一名17岁的初三女生小红(化名)受不了家人“唠叨”而离家出走,急煞父母亲人。小红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母在当地开办了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个弟弟。由于父母整日忙于公司事务,平时对女儿疏于管教,然而在金钱与物质上双亲对女儿却是要什么给什么,加之小姑娘长得很漂亮,因此从小被家人及周围的亲朋好友宠爱着,小红自身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养成了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比较爱虚荣且有点早熟。

反观小红的父母,出身农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早年吃过不少苦才成就今日之事业,因此十分迫切地希望女儿能够考进重点中学,以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将来可以为自己的企业多效力。这名初三女生小红就读于本市一所普通初中,一方面学习成绩本来就很一般,现将面临中考,因此精神压力自然不小,另一方面用心良苦的父母对女儿的期望一直很高。身为民营企业家,工作忙碌故缺乏与女儿进行有效之沟通。若好不容易一家人能够凑在一起时,父母总是当众训斥孩子的不是,好像他们只在乎女儿的考试分数,一看不对路只知道出钱为女儿多请几名家教老师来辅导,可是小红并不领情,父母一旦听到自己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会“火冒三丈”。

总之,父母与小红只要是谈及有关学习方面的话题时总是讲不到一块儿去,尤其是父亲,在对待女儿考学的态度上太过偏急,因为当父亲的清楚地意识到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而在客观上造成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以致耿耿于怀。另外,为父还喜欢将别人家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家女儿作比较,还说一定要让小红好好争口气,不至于让自家“塌台”,不能让别人看轻自己,因此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遇上自己不顺心时就会动不动地给儿女“眼色”看,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加之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小红脾气比较倔,话不中听,经常当面顶撞父母。极要面子的父亲便会动辄采取棍棒式教育,以致发展到女儿小红悄然离家的被动局面。

整日忙于业务的小红父母刚开始并不知晓女儿出走的事。还是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告知的,由于这名女生已有两天未到学校去上课,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便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面对这个意外事件,身为家长的不知如何是好,只会一个劲地给小红打电话,发送短消息,可是小红却不理不睬,要么关机,要么不回话。我的那位友人与这户人家关系不错,平时那女孩视她为“干妈”。于是当“干妈”的出面了,她先想方设法试探着通过发短消息设法与“干女儿”小红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

这一招还真灵。经零星的手机短讯“对话”后,我那友人发觉“干女儿”小红并不像父母认定的那样不听话,女孩子只是对父母的处事方法不予认同,特别反感父母的“望女成凤”心态,说是实在被弄得“烦煞”了,才会无奈地选择出走。小红还怨恨父母要么什么也不管,只顾忙自己的事,要么就是对她“喋喋不休”进行说教或“动武”,只知道采取比较极端的做法,如打骂孩子等,却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需求。据我那位朋友分析,小红出走时为何手机一会儿关,一会儿开的,这说明孩子主观上还是恋家的,做出“极端”行为除了发泄自己的内心不满情绪外无非是想引起父母亲人的重视。当然,这种做法不可取。

作为90后的小红有些做法的确欠妥,至少在我看来不够稳重。原来在她出走的几日居然是去了一位外地(宁波大市下面的一个县城)男生的家,这名男生与她原先是同班同学,后因故回了原籍。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早恋”这个敏感话题。毕竟你是一名未成年的女生冒然上男同学家当不速之客,作为男生的父母会有什么想法你想过没有。也许你们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也许你们之间真的是有好感,也许什么也不是,或者说你只是为了逃避中考……但是不管怎么样,社会是复杂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父母亲人毕竟经历过许多事情,人生阅历相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三女生要来得丰厚。为何小红听不进父母的劝说,究其根源我认为父母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当小红被重新接回家后,她意识到自己的事可能已在学校传开,便不想再回原学校上学了,于是父母朋友纷纷为其联系转学之事。因为即将面临中考,答应接收小红的一家学校校长提出要对其进行学习测试。可想而知,那小红肯定没戏,事实也果真如此。因为这是一家县(区)级的重点初中寄宿中学,校风校纪相对严格。校长碍于镇长等上级领导托来的关系只好答应让小红暂时在校借读一下,并且还提出两点注意事项。一是明确表示要小红把染烫过的长发给剪了,其二是在校生上学一律不准使用手机。结果小红说受不了如此约束,死活不干,于是转学这档子事就黄了。事后,我的那位朋友面对面地,心平气和地推心置腹找小红谈心,劝其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可是小红说她并不是个读书的料,说自己无论如论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另外朋友还劝告她不要与那位外地男孩子交往了,因为那个男孩子年纪小小的却存有许多不良习气,而且家教也不好,属“问题少年”之列。据悉,这是我那位友人特意经过了解核实而得知的情况。于是告之小红,将来好男人有的是,可小红居然说出了那么一句令我们“老一辈”大跌眼镜的话,说是自己也不想放弃眼前的一个风景,尽管以后的风景会更多、更丰富多彩。唉呀!小红此言一出颇有点儿冷幽默的味道。总之,我以为,作为父母既然让孩子诞生在了人世间,那么在对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是有责任重视孩子的良好品德与性格培养。

最后,小红的父母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反正家里钱是有的,于是他们准备送女儿去加拿大留学。然而留学需要考出雅思,不知英语基础并不好的小红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顺利过关。友人给我讲述的这件事其实也留给了当今为人父母之许多思索:究竟要提供给孩子一个怎么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究竟怎么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可行的、正确的?为人父母自己应该如何为孩子做出表率?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样也会困惑着相当数量的刚好家中也有处在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因为这个有关孩子教育的学问实在是大着呢。

 

观点评说:也谈对孩子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