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她的婚纱她做主

标签:
杂谈 |
那时,她的婚纱她做主
对于人生进程中经历的重大事件人们当会慎重为之。不管你是腰缠万贯的富人,还是一贫如洗的穷人,绝大多数想必“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因此拥有一件在婚礼上“拿得出手”的服装(婚纱礼服)历来被看得蛮要紧的,因为它无疑是要在婚礼中担当沉默的重要配角。当然在她年轻的时候,市面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婚纱礼服出租业务,主要集中在拍摄婚纱照的照相馆等地,不过大多款式较为单一,而且数量也较少。试想一件婚纱既要用于店里拍照又要外借,你若睁大眼睛仔细地瞧,那衣服上留存着许多不显眼的斑斑点点,想想总有些脏稀兮兮的感觉。
她还记得买了主料和附料之后便回家了,一路上她与母亲聊得较多的还是围绕着布料的话题。对纺织品颇有些懂行的母亲告诉她说,该布料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缎子,其实它仅是一种化纤面料;因其手感润滑、细腻又显得庄重大气,所以比较适合用于制作衣裙,而且价格又不像丝绸那么贵,还被冠以了一个比较吉利的名称——“横贡缎”……
那此她与母亲共选购了 2米多(因其宽度为单幅门)的面料,决定用于制作她想要的“婚纱礼服”。当时为20世纪80年代末,布票之类的票证已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当她真正想动手做嫁衣裳时却碰到麻烦不少,首先她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个怕字,想想万一弄砸了,岂不是糟蹋了这块好料!自己毕竟不是学服装专业的,就这么一点点“三脚猫”功夫还想抢人家裁缝的“饭碗”,真是痴人说梦。
正当她在摊着布料,摆着尺子、剪刀、裁剪书和缝纫机的那间母亲平时用于制衣的房里“折腾”而显得一筹莫展时,却发现母亲已站在了她身后。早看出端倪的母亲在一旁插话道:“我看你这丫头娘子,平日里说起来倒轻巧,可实际做起来却稀松;总之你是热情大于水平呵,若完全要靠你自己来做这件衣裳看来是不成的!这样吧,你先亮出想法来,还是由我来帮你完成这个任务好了,反正谁叫我是你娘呢。唉!真没出息!已经要出嫁的人了,还像小孩子一样的瞎胡闹……”母亲明显带着慈爱却又夹杂着一丝责怪而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
“我要自己来设计这条裙子。具体式样嘛,最好就像我们这几天在观看的(刘雪华)版台湾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中那位女主角年轻时穿着的那条裙子差不多的。样子还是蛮简洁大方的,前襟为低园领、从领口以及两肩镶上同材质的荷叶滚边制成层叠有姿的立体状,这样既可以掩饰体形瘦小的我又能体现出礼服的味道。同时要将这些小荷叶边恰当好处地联成一个抽象的心字形状,腰间要作适当的装饰与点缀,以一条若有若无的高腰带将上下作很好的过度处理。长条‘隐形’拉链开在背面,下摆四周再用花边拼结成错落有致的褶皱状以营造裙裾的轻盈、飘逸之感”。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她颇有点儿自我陶醉地对着未来所谓的婚纱进行着“纸上谈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