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撒哈拉沙漠的传奇

(2008-10-01 22:08:13)
标签:

杂谈

撒哈拉沙漠的传奇

 

其实书之于人,很多人会把它看作必需的工具,生活的支点,为明天积聚的筹码,我想这是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用。当然,阅读可以很单纯,很自我地进行,抛开一切需求,必读的,应读的诸如此类,听从自己的心意,乐趣也就成为由衷的,不加矫饰的喜悦了。所以很庆幸,三毛就是我在这样的状态下遇知的一位作家,一位无可替代的,伟大的作家。

年轻时,我从学校图书馆陆陆续续借阅来三毛的书。起初是好奇,那一本本薄薄的小集子,不过四五篇光景的样子,却好像是传说中的历险,总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书中的有关撒哈拉沙漠的奇闻秩事,执著而可爱的西班牙男人荷西以及从西欧到拉美,从欢乐到忧伤的种种……虽然咀嚼大于体悟,多少还是让我对这位作家产生了羡慕或者说敬意,“三毛”,多么独特的名字,而她的人生经历,又该是怎样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才能留下如此鲜活而有生命力的文字啊。年少时的我,只是揣想,自然也无法参司如此深奥的问题。

三毛为人所熟知的名篇不少,很著名的《撒哈拉的故事》至今读来都是扑面的异域气息,还有《梦里花落知多少》,如此诗意化的名字连80后作家都要借来撑门面。我窃以为《哭泣的骆驼》一集很不错。三毛以一个细腻、敏感的亚洲女子的身份把目光投向了平凡而不屈的沙漠中的人们。无论是连肉体都不属于自己,任人摆布的黑人哑奴,还是于风俗不容,受过高度文明教育的孤女沙伊达,作者都把他们视作真正的朋友,触碰到了人心温柔的脆弱的弦。黑人哑奴无罪,但他的命运是从生下来就被注定的,他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力役中去乞取撑起养家的口粮,忍受着宰割却也固守着善良。沙伊达无罪,但她的美丽出众,善良聪慧,却像是头顶的匕首,无时无刻潜藏着对美的企图而她倔强地不愿屈从于权贵的蹂躏,不愿离开生养她的土地。在我眼前,书中的人物是那样真实而饱满,如同杜鹃花于千万丛荆棘中呈现出娇艳的开放,华美而壮烈。可以说他们的生命力既是那一片神奇的土地赐予的,也是三毛以柔情的目光,坚毅的内心所投射出来的一首首人性颂歌。我想这也许就是最柔弱与最强大相对之最好的阐释吧。

窃以为女性作家中,张爱玲是无法复制的传奇,三毛亦如是。一个当年处在十里洋场,风光看遍,举重若轻;一个曾经漂泊远离尘世,大漠余灰,刚柔相济。时至今日当我再一次拈起三毛的作品,一遍遍去重温她与荷西间点滴琐事,苦苦相恋却最终孑然一生的际遇。我觉得这个女人的故事是无法单纯的用伧俗的语言去概括,用随意的词汇去总结,因为这种放得下一切去走近另一种并不熟知的文明的勇气,决不是常人所能具有的,所以要真正理解她,也真的只能是“万水千山走遍”看尽“滚滚红尘”吧。

三毛的这一生,停驻过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她似乎永远都是处于行走的姿态,可谁又能否认“撒哈拉沙漠”是否是她一生中最难以抹灭的印记呢?

我谨以三毛的话自勉:“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出自身的美丽与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的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随笔:撒哈拉沙漠的传奇

 

随笔:撒哈拉沙漠的传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