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评说:似乎缺少了点“老女排”的拼劲

(2008-08-22 13:49:29)
标签:

杂谈

似乎少了点“老女排”的拼劲

——观看奥运中巴女排比赛转播小感

 

昨晚上,匆匆扒了口饭,心里头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在电视机前好好欣赏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的半决赛之战。可是比赛结果却令人实足遗憾与倍感失落。加之前几日的中美女排之战也差强人意,本来我对现在的中国女排还怀有很大的信心,可是一下子变得信心全没了,反倒涌起一些伤感。哎!现在的中国女排怎么了嘛。

曾几何时,中国女排的拼博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国人的意志,令国人引以为傲,鼓舞人心。在那些时日里仿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信奉“爱拼才能赢”。然而这么简单的理似乎在昨天的中巴之战中看不到了。场上的中国女排之拼劲好像削弱了许多,难道她们这批相对由孙晋芳、郎平等作为国手时代的“老女排”有所不同了吗?

我的看法是的确不同了。你瞧,现在的女排至少缺了在赛场上的“狠劲”,更多的是显得士气不那么足了。当然技术上的因素,或者说技不如人以及运动员的伤病困扰等也是与之有一定的关联。可是反过来说,我们中国队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道其他国家不会存在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然而为何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美国、巴西以及古巴队为何能够越打越好,越战越勇?

说来说去,还是少了点“拼博”精神。本来在自己“家门口”比赛,客观条件上已占了一定的优势(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理由),可是比赛结果又是如何呢。你看,作为队长的冯坤在打第一局就显得有点信心不足,以至陈中和教练将其换下场……同样作为主功手的赵蕊蕊虽人高马大但是作用并不显眼,或许是因为受到多年的伤痛困扰后留下的“后遗症”吧。国人可能记得两年前,冯坤与赵蕊蕊在郎平的全力帮助下在美国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手术治疗,并且恢复良好,所以我们才得以再次在场上看到她们的身影。

我想,这两位年轻一代的女排姑娘,对当年的“铁榔头”,现在的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毫无疑问存有感恩之心,然而不管你在场下怀有多少恩情,场上的比赛还是要认真地对待之,决不可掉以轻心哦。“体育无国界”,“优胜劣汰”的常理也已深入人心,因而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且对球赛比较外行的人可能仅是庸人自拢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女排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还算是一支一流的队伍吧。在昨天的赛场上有一个人球打得不错。那人便是浙籍队员周苏红,在她身上让我见识到了昔日女排的影子,她在场上的确能够积极拼杀、奋力传球,还是十分好样的。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不是一个人的博击,而是一群人的比拼,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桩集体的较量,因此仅靠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哪能行。。

03的结果令国人实在难以接受呐。也许有人会说巴西的实力比我们强,可是什么叫实力,实力也是一步步地拼出来的哟。为何“老女排”能够在当年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且从弱小到强大,最终闯入世界强队之列。除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能够取得长足进步外,更重要的她们每人都拥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在她们身上体现着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实打实”的“拼博精神”。

可能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一代,当今的人可不像以前的人那么“单纯”了。当然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更科学、更全面,所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让我在场上拼死拼活那么劳碌,我何苦。万一出现个三长二短那自己的后半辈子可怎么办,反正尽力就OK了。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人相对于过去年代的人们是理性了许多,变得越来越现实了,实惠了,当然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嘛。

此刻,我只是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博园里发发牢骚而已。虽存在“恨铁不成钢”之意,不过出发点是好的,或多或少是对中国女排的期待太多,要求太高了吧。就像所有的国人一样盼望着中国能成为体育强国(大小球、技巧、田径等都能有所收获),更盼望着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接近完全意义上的强国那一天一定不会太遥远。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评说:似乎缺少了点“老女排”的拼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