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三看大桥
众所周知, 2008年5月1日试运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公路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该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宁波至上海的陆路距离。作为一名宁波市民为此感到由衷自傲。本人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初期、建设中期以及建成通车前,三次到过实地,虽只是走马观花似的匆匆一瞥,但仍令我感受颇多,且一次比一次来得深刻。
第一次参观“大桥”是在2006年的元月。当时只是抵达位于大桥南岸的建设工地。说是去看大桥,其实那个时候哪有大桥的影呢,当时大桥正处在工程建设前期。我们从宁波市区出发,经杭甬高速余姚收费站出口再走余慈公里,路上共化了近4个小时才到达慈溪境内,然而来到一个叫水路湾的地方,在大桥指挥部有关同志的带领下经过泥泞的便道才上得大桥施工栈道。
眼前只见一片茫茫海涂,天上还下着蒙蒙细雨并夹杂着呼啸寒风。我们站在工作平台上,身子感到冷得慌,然而许多施工人员正伴着大型机械设备忙碌而又紧张地进行着海上作业。工人师傅辛苦了!我们不由地发出感慨。因为受不了这刺骨的寒风,我赶紧退回到载我们过来参观的大巴上。随后我们一行又来到大桥指挥部,听取大桥建设专家对这一宏伟工程的介绍。大家一面聆听讲解,一面观看电子大屏幕演示,再加实地“观察”。通过所有这些让我对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大桥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经过几万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原定2008年建成,2009年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主体工程提前于2006年6月8日完工。本人有幸于2007年12月28日第二次参观了已趋于“成品”的这座雄伟大桥。这次前往与前一次大不相同,我们从市区经江北大道,再从于2007年12月26日刚开通2天的杭州湾大桥南岸连接线宁波北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半小时不到就从慈溪庵东收费站出口了。不多会儿,我们经大桥指挥部引荐来到大桥北岸现场参观。
只见那蜿蜒绵长、雄伟壮观、气贯长虹的大桥犹如巨龙卧波,车辆载着我们由远及近驶向大桥中段,从车窗外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那两座高180米,相向并列的具有标志性的索塔十分壮观。瞧!索塔在两侧斜拉钢索的护翼下,仿佛一架巨型的竖琴高高矗立在波澜壮阔的杭州湾海面上,显得气宇轩昂。据了解,像这样的索塔在整条大桥上共有3对计六座,高度分别是120米和180米不等。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熟”,亲眼看见的桥与海、栏与塔是多么的气势磅礴呵。这眼前的真实场景真是太伟大了!令我们叹为观止。
作为有幸来到此地“凑热闹”的我们,当时大家的心情就像桥下波涛汹涌的海浪显得无比兴奋与激动。那次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在给大桥作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桥面上正在安装路灯等相关辅助设施。我们一行人在桥上进行了短暂的停留。虽然海风很大,身上的风衣也被吹得几乎飘起来,但是由于我们太过感兴奋,竟然不像首次那样觉得寒冷。大桥所有工程已进入倒计时,此刻是在作最后的完善。故我们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到大桥参观,实属难得,因此令我难忘。
2008年4月18日上午,我第三次上杭州湾大桥。当时可是在大桥试通车之前,想到一旦试通车后,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会再有机会去大桥上留影,因为这是高速公路,所以不可能会让你在桥上做任何的停留,所以能有这样的大好机会我们就必定会欣然前往。虽然这一次与前一次只相隔了4个月不到的时间,但是大桥带给我的感受是越来越靓丽了。事实上,与我一起上大桥的朋友们大家的感触都是相同的。
你瞧!大桥上整齐划一的高杆路灯,错落有致的监控探头,五彩有序的桥梁栏杆,还有规范统一的标志标牌,以及桥面上精心设制的现代化交通标线等等,不一而作,总之令人耳目一新。在此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仿佛大桥是一位即将出嫁的新人,因此显得那样的光彩照人。我们出发的那天上午天气出奇的好,同时我们心中也充满了阳光,我一路轻快地与朋友们来到了目的地。大家感叹现在的交通是越来越方便快捷了。那天我们还看到桥上正在进行自行车拉力赛,选手们在宽畅的大桥上你追我赶,加速驰骋,围观的人群为参赛选手加油!为即将试通车的宏伟大桥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