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农家新农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特别报道

文/图 江舒
本报昨日推出的“新农村新农家新农人”特别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昨天一早,记者就接到堆龙德庆县东嘎镇桑木村来电:近几年,村里发展“藏家乐”旅游,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记者欣然前往,不仅见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村庄,还巧遇了几位桑木村的织女……
手工织毛毯增收织一对只要一百二
如今,桑木村通了公交车。从拉萨市区坐上16路、18路公交车,沿着平坦的青藏公路一路西行,在桑母(木)村站下车就到了。从村口的水泥路进到村里,西藏新农村的变化迎面而来:整齐宽敞的民房、郁郁葱葱的林卡、悠闲自在喝茶聊天的村民,好一派西藏幸福农村的崭新面貌。
路边一商品房里,几位妇女正在手工织布。44岁的米玛说,她织毛毯已有15年了,以前都是自给自足,很少拿到市场上卖。最近几年,不少村民和游客都找她购买手工织的毛毯,她才把大部分时间放到织毛毯上。她说,别人提供毛线的话,只收120元工钱,她和搭档尼珍就可在一天内织一对毛毯,每人可以分得60元。如果不提供毛线,织一对需要600元。“我们织毛毯每个人一年有两万元以上收入,加上家里其他的收入,生活挺好的。”米玛说。难怪,一旁年仅18岁的央金卓嘎,因为鼻流血休学,也在家织起了毛毯。
根据各小组特点形成多层次发展
桑木村党支部副书记达瓦次仁说,桑木村现有370多户,实施农房改造工程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记者看到,米玛家2008年新修的房子就有300多平方米,还有3间临路门面房,“我们自家修房子,国家还补贴了24000元。”米玛说。
达瓦次仁说,10年前,桑木村人均年收入仅有1600元。近几年,桑木村村委会确定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目标,现在,桑木村根据每个村民小组的特点,形成了一组家庭养殖,二组传统纺织,三组粮食种植,四组公路运输,五组特色种植的多层次发展局面。“我们村二组主要是加工羊毛毛毯、地毯,组里的妇女大部分都在织毛毯和地毯”,达瓦次仁说:“去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6000元,村民家里的家用电器基本都买齐了,有的还买了轿车。”
发展“藏家乐”
村民吃上旅游饭
桑木村最有名的还数“藏家乐”,桑木民俗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简会荣说,2002年前,桑木村人均土地不到两亩,一年辛苦下来只能解决温饱,手里没有多余的钱。2002年开始搞“藏家乐”时,村里有30多人参与。“他们发现,搞旅游不仅比种地轻松,而且收入高,来钱快。”简会荣说,2007年后,桑木村已经有70多户投入到旅游接待中,村民所有的现钱也都来自旅游业,农户的收入逐年增长。
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2002年第一批游客进村时,村里的孩子被汽车吓哭了。今天,因“藏家乐”声名远扬的桑木村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桑木村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向旅游业转变。
温馨提示:120元 就为你织一对毛毯
米玛和尼珍等人纯手工织的羊毛毯,蓝白红花色,厚度约为5毫米,一对售价600元。如果提供羊毛线定制,一对只收手工费120元,一天就可织好。有需要的可联系米玛,电话18989005272。(瑶族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