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熊亮绘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杂谈 |
分类: 谈图画书 |
受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的邀请。
绘本作家熊亮于2009年12月在大阪做了一场讲座,介绍原创绘本的创作和发展。
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
熊亮讲绘本的创作和中国传统曲艺的关系
讲座现场
作品展示
三宅兴子
浅野法子
讲稿
大家好,我是熊亮。
收到邀请时,我很高兴,大家看得出我还很年轻,坐在这儿对我来说这次提前肯定,因为我觉得图画书真的太难了,我做了七年半(跟我女儿一样大),还认为自己就是个新人而已,不过七年下来才开始有了些自己的经验。
对艺术来说,最初和最本质的作用,就是画出生动形象来讲故事。
开始的时候,浅野小姐知道我正对寺庙艺术感兴趣,发给我看梶山先生的寺庙屏风画,那种画在空气中不着一字的感觉,我很喜欢,他的画很空灵,可在图画书充满了浓厚的生活味。
图画书不光是自我表达,它就是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说起来简单可是需要有放下的智慧,所以我常想象图画书就是逐渐“忘记自我”的过程,如果我忽然写出一个特别好玩的低幼故事,我想,大概和“开悟”差不多。这方面日本图画书有许多超乎想象的作品。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一直潜心想;一定要写出0-3岁的好故事来!现在快年尾了,还没成功呢,真的比较难。
每个民族和个人都一样,他的童年期经验会引导未来,我小时侯床头案尾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书。
大概家长如果不管束孩子的选择,他自然会喜欢古怪的东西,我长大后大多数作品也是这种味道,把画室里弄得一片阴风惨雨,加上我嘴上常常谈论社会现实中的不光明面,所以常有朋友过来,疑心我能做图画书吗?其实,这些鬼鬼怪怪画起来,就像我儿时的玩具一样亲切。中间一点矛盾都没有,给孩子做书我就会用放下的心态,只把自己当作一个讲故事的人,回到家我看到孩子会怎么样,就怎么做书。
在中国,我们小时侯没有这么多精美的图画书,不过有很多讲故事的人,听得最多是收音机评书,以前人每天放学的、下班的都急忙往家赶,都是回家听收音机的,我呢,成绩不好,几乎天天被留下抄书背课文,常常晚了,不过不要紧,每家都在放评书,贴着墙慢慢走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那个时候出了许多大师,他们的声音很特别,现在上街随便找一个人,都能学出来:“上回书说到——”。
连环画
还有就是小人书,也叫连环画,
一种小本的图画书,内容密集,看得过瘾。我受影响太大,因此长大之后,有两套重要的图画书都选择了连环画出版社。
最好玩的是相声,只要他们一站那儿,还没开始说话,我就开始乐,最后从椅子上滚到地上,笑到肚子抽筋,闭紧眼睛捂住耳朵不敢再看,怕死过去,所以我很少听完一段完整的相声,笑点太低了。最近我忽然领悟到,我以后做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笑点低的孩子。笑点低的好处是,兴致高昂,面对困难很多人会放弃,笑点低的人不会,他们有兴趣。
但还有个坏处就是,有的故事不好玩,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好笑怎么办?不要紧,这就要看表演的力量了,和评书相声一样,他们的脸、身体语言、声调都在表演,图画书就是表演力。
比如这个故事〈什么猫都有用〉我认为是最平淡的,但只要这只小猫在纸上用很认真的傻劲,缓缓地讲着自己的故事,就够了,孩子会理解,特别巧妙和微妙的东西都是大人的。
即使是含蓄的作品,也要把它处理的简单明了,《小石狮》是我最早的图画书,其实想说的事太多了——,最后只有翻页的画面表现,小孩能看懂,大人能体会。想说的东西呢,全在一动不动的主角,石头狮子的脸上。
说这么多,我就是从他们的艺术中学习怎么讲故事,用文字和画。我喜欢这种和人贴的很近的通俗艺术,这也是我会做图画书的原因,我不就是个民间艺人嘛。
对戏剧的喜欢让我做了不少相关的书,不过都会把故事做成完全儿童版的,《京剧猫》就是这样,我有次经过一条窄窄的小胡同时,两边的屋檐上蹲满了流浪猫,大概由于是我闯入它们领地的原因,它们一点不怕我,都很威严地向下看着我,当时我还很怕它们会挠我头顶。
不过忽然有个好点子跑出来,它们脸上花斑就是天然的京剧脸谱啊!故事立刻出来了“这是一个京剧猫的世界,脸上有花纹的,就是角。没有的,就是看客。”
《京剧猫》第一张就是那个屋顶,他们现在都跑了起来。
民间艺术从来不是老传统,它每天都在上演,剧院和生活中。最近做的书,我最喜欢这两
本,《看不见的马》和《我的理想》。
《看不见的马》有我一直喜欢的东方美学,虚实相生,也象毛笔字一样,即使断开的地方,那根线条还在空气中连接着笔画,这让整个画面不管繁简,气息都在贯通涌动,我一直觉得水墨画是最有表现力的艺术。秘密就在那个看不见的部分。
气韵是什么呢?我还是用京剧艺术的手势来说明,比如演戏时演员用手指指着这盏灯,西方的艺术是很讲求准确,所以手指是直直不动点向灯,京剧里面的手却是这样的(将点未点时),不是含蓄,反而有很强的动势。
但是这些东西怎么让今天的孩子也能理解呢?只有想个故事了,结果就把抽象的“气”变成一匹正在奔跑的“看不见的马”了。这个故事跟孩子讲的时候,需要又唱又演才好玩,只有表演起来,用身体理解它才更深入体会。
用生来就会动的笔墨去画小动物真是很合适,简单几笔就能气韵生动,
《我的理想》这个故事文稿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小孩的作文,一个字都没有改,画出来却是一本很好的图画书,每页都有一些惊喜,这充分说明孩子的思维本身就是很图画书节奏的。书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来自我和女儿一起捡来的石头。
《我的理想》,是孩子目睹到村人因为没有好的医疗设备而死去萌生的理想,但没有过多的感伤、沉重,反而很阳光、天真。这本书很有趣,我一个字都没有改,直接搬到书里,就已经充满了惊喜。最重要的,它是真实的生活。这本作品展现的是我们广袤内陆乡村的文化魅力,虽然实际条件相对落后,但并没有想当然的贫瘠可怜,在真实乡村童年中充满自然和传统的活力。
我做了不少书,肚子里还有没做的的故事一大堆,要是说起来没完,就说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