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2011-04-03 13:48:39)
标签:

北京

国子监

孔庙

大成殿

分类: 北京掠影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进到大成门内,就是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庑殿顶,顶铺黄琉璃瓦。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在故宫,只有皇帝的“大朝正殿”太和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殿”,才使用了这样顶级规格的重檐庑殿顶。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大殿檐下上方悬康熙御笔“万世师表”匾。殿外上方的华带匾“大成殿”系乾隆御笔。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殿内铺“金砖”,就是皇帝住所铺地用的“砖头”。据传,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下圣旨,由苏州等五府烧制皇宫里铺地的砖头。古城苏州东北的御窑村,原名余窑村,土质优良,所产砖做工考究,烧制有方,特别细腻坚硬,“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永乐皇帝赐封为“御窑”。这大成殿内铺地的砖头也和皇宫一样,用的是这样的“金砖”。

    现在,在故宫的各个大殿,游客是不能进入的,自然也就无法感受走在“金砖”上的感觉。而孔庙的大成殿是开放的,在金砖上走走的感觉是很不错的。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大成殿主位神龛内供奉的是孔子神牌,上书“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上方还悬挂着“生民未有”、“与天地参”等康熙至宣统九位皇帝的御匾。不过有意思的是,正中的“道洽大同”匾却出自黎元洪,是1916年他出任大总统时手书的。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大成殿主位神龛内为何没有孔子像呢? 明朝时全国有孔庙千余座,所供孔子像一人千面,嘉靖皇帝命将神像改为神牌,以示恭敬。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上图是道光、乾隆御笔匾额。拍出来的片上有烟雾,何来烟雾,不知。

    大成殿内悬挂清朝及民国10位帝王御笔匾额10块。正北上方五块自东向西分别是:“圣传大成”(嘉庆)、“生民未有”(雍正)、“道洽大同”(黎元洪)、“与天地参”(乾隆)、“圣协时中”(道光),东北“德齐帱哉”(咸丰),东南“期文在兹”(光绪),西北“圣神天纵”(同治),西南“中和位育”(宣统),正南“大总统令”(袁世凯)。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雍正、嘉庆御笔匾额。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十三经碑林。所谓“十三经”是春秋、战国至西汉初期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和《尔雅》。

    清雍正四年(1726年),江苏金坛贡生蒋衡见西安碑林的唐代《开成石经》出于众手杂书,既失校核,又混乱不齐,于是前后历时12年,一字一篇,将十三经全部手书出来,乾隆二年(1737年)完成,乾隆五年(1740年)奉献给乾隆皇帝,翌年蒋衡便被乾隆旨授为国子监学正。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皇帝特旨钦命和珅、王杰、刘墉等将其“刊之石版,列于太学”,并正式定名为《乾隆石经》,全部经文石刻62万8千字,189碑,加上“谕旨”告成表文1碑,总共190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官刻石经”

     经过存放十三经碑林的大棚,便可以进入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国子监。但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到国子监。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康熙御书《大学》碑竟然这样被“关”在铁窗里。害得我只隔着玻璃拍了一张局部。

   《大学》为四书之一,出自《礼记》,传为曾子所作。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经典论著。讲述了从修身齐家开始,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康熙手书,功力深厚,气势磅礴,苍劲有力。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这街道以古朴、低调气质,“大隐于市”。走进这样的地方,想要不产生点“历史的沧桑感”都很难。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集贤门。国子监的三进院落,依次排列在这个中轴线上。不过,这次只匆匆地到孔庙看了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在国子监街路南的火神庙,始建于明代。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全长不到一公里,在街的东西两头和街中段的国子监大门两侧各有一座彩绘牌楼,加起来是四座,都修建于明代。

    街东西两头的牌楼是街牌楼。

    国子监大门两侧的牌楼,则是为国子监特意修建的,以示对国家最高学府的尊崇。

    所以,街东西两头牌楼的题匾都是“成贤街”,而国子监两侧牌楼的题匾都是“国子监”。

    走到西边的街牌楼后,顺着幽静的街道折返。街的两旁有些大小宅院,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流连于此,能感受到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及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闲适气息。

    里和南锣鼓巷一样(去过),也有些特色店铺。不过,这里的店铺并不密集,与已极度游客化的南锣鼓巷相比,这里更为宁静,且文化气息大于商业。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一个翻新的四合院,在門柱上還嵌了一小塊銅牌,刻着“閒逸居”,是香港立法会议员朱幼麟的“行宫”私宅。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国子监街3号,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民间雕刻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

   在历史上,这座四合院是乾隆进士徐廷芳的老宅,砖雕满院,古朴厚重。清末戊戌变法时,六君子曾在这里密谈。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四合院之一。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首善之地”国子监街随拍(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