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镇乐善古桥桥头北部街区建筑,径直走出桥下的石板路便是农田。
在古镇逛街是非常惬意的,在这里可以享受到都市以外的那份古韵和恬静。
平乐作为古代蜀中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水陆码头,由此,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古镇的民居建筑样式和街区风格。街区沿江而建,街口节点多为码头,很方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二十多条古街,因势造形,纵横交错,长短不一、时宽时窄,曲直有度,古意翩然。
沿街建筑几乎没有深宅大院,一般都是两层,上宅下店,木制穿斗结构,青瓦木檐,高低错落,木本色的门板窗棂古朴简约。比较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街民居店铺风格,这在蜀中地区是不多见的。

2
古镇乐善古桥桥头南部街区建筑

3
古桥南桥头下横着一条最短的古街《八店街》,是以街上有八间店铺得名。古时,从水码头进出货物装卸于此,这短短的老街其热闹程度可想而知。站在这条老街,就能看到乐善古桥的桥头。
4
八店街的第一个店铺是王氏铁匠铺。听说这家手工铁匠铺,家传几代,已有百年多的历史。
在铁匠铺的门两边,一副高挂的对联饶有趣味:“水深火热尝尽炎凉始见才,铁硬钢优不经烧打难成器。”也许,没到旅游旺季,铁匠铺的炉子没有点火。
5
早在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平乐不仅是古代川西南的出入要津,而且,在汉朝时邛崃,也包括平乐古镇的冶铁业就在全国有了很大的名气,用现在的话说,当时这里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重镇。
那位携卓文君私奔的司马相如的老丈人卓王孙就是这里民间冶铁巨头之一。
翻了翻《史记》确有记载。《史记·货殖列传》是专门记述古代商品经济者的专著。“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这其中包括了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史记·货殖列传》就有这么一段专写卓王孙的,“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史记》中华书局出版75年版第十册3277页。可见当时这一带冶铁业的发达,加上造纸业等,污水的排放使江上漂满白沫,白沫江因此得名。
6
现在镇上不少人家使用的铁器都是从这里锻造出来的。
7

8
八店街的一家餐馆,坐在这里就餐,可以观赏到古桥和白沫江风光。拍这张照片时,已经过了就餐的时间。

9

10
11
听说平乐古镇的老民居也经过了修缮,但看不出刻意雕琢的痕迹,基本保留着原有的古朴风貌。
12

13

14
这位老人在焊制南方取暖用的热水罐。看样子是位手工业者,但门口并没有挂什么招牌。
15
16
四川的冬日难得遇到这样的晴天,人们晒着太阳,街坊邻居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聊天。他们的那种安逸,闲情,那种随意和自然,那种与世无争的淡定的生活态度,让人觉得时光的脚步在这里停止了似的。
17
18
《古镇第一照》,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店主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店主之手。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把这个铺面改成了客栈,墙面上挂着他父亲拍摄的古镇照片。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桥头梯步边,一位当地的学生,下午放学后,陪着母亲卖烤玉米,一边全神贯注地写作业的学生,旁边的应该是他的小弟弟。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现在,油炸臭豆腐已经遍布全国,实在算不上小镇的特色小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