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011-02-15 16:14:53)
标签:

四川

邛崃

平乐古镇

白沫江

安乐堰

禹王堰

旅游

分类: 四川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    

    这部分是围绕着白沫江与古堰整理出来的一些照片。

    发源于邛崃天台山的白沫江由西向北,缓缓地流过平乐古镇,把古镇分割成一南一北两部分。南部是古镇的主体,古民居保留得相当完好。北部沿江新建了许多酒楼茶座农家客舍,再往北,就是大片的农田。

    白沫江的江水滋养着这里的万物,见证着古镇两千多年的历史,给平乐古镇增添了灵气赋予了生机。   

    古镇地处四面环山的平坦绿色小盆地。在史前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这里因此而得平落之地名。古蜀国曾经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开明王朝(约公元前666年至公元前316年)自丛帝鳖灵开始传十二代至末王,为秦国所灭。

    到了公元前150年的汉景帝时期,平落即已筑城立镇,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又在这里屯田,这里的乡亲们至今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镇在历史上就曾经是川西南蜀道的水陆要津和物资集散之地,承载水路运输的是穿镇而过的这条白沫江。

     后来,商贸的繁荣,引来了众多的富绅、纸商、茶商、船商等大户人家纷纷在这里择地择基而建别宅大院。这些古建筑保存比较完好,其中绝大多数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都保留了下来,这在四川的古镇中是不多见的。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   

    横跨在公路上题有“平乐”两字的牌楼。古镇的镇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平落”改为“平乐”。

    过了这座类似山门的仿古牌楼,穿过青竹掩映的几百米丘陵坡路,就进入了平乐镇。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3 

    古镇入口的标志就是这座90年代所立的飞檐翘角镇江仿古牌坊。

    牌坊正面上书四个大字“秦埠汉衢”,左边写着“北津”,右边写着“梁南”。

    两边柱子上的对联表现了古镇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状况:沫水西来通长江,汇九省商贾,繁荣千年埠镇。骑龙东去连锦城,聚八方物资,富裕百里黎民。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4   

    牌坊背面也书写着四个大字“江流叠翠”,左边写着“西廩”,右边写着“东仓”。

    两边对联:过桥去,应是钟灵仙境、金华佛地。渡船来,可有崃山秀色、蒙岭烟云。这幅对联除了将平乐特殊的地理环境概括于文字,还有对她秀丽山水作了描画与赞扬。

    这里的“金华”是指金华山,“崃山”既邛崃山,“蒙岭”应指雅安蒙顶山吧。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5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6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7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8 

    沿江的吊脚楼。虽然经过加固,但基本保持着原貌。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9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0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1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2
    江上一道堤坝抬高了水面,加上左右两道渠,把江水分成了三股。这种以一江分三水的精妙格局,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都江堰相比,异曲同工,只是规模较小。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3 

    横在江中央的主堤坝抬高了水位,江水分流到江两侧的堰渠中。同时,江水从这种滚水坝上泻入主河道,又不使下游河道断流。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4    

     左侧的这条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5

        主堤坝的分水处立有刻着“安乐堰”的巨石。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6

    清澈的江水分流到安乐渠中。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7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8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19

       上述几幅照片都是从不同方向、角度拍的安乐堰,游人可在堰坝上行走戏水。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0   

    在另一侧的这条堰叫《禹王堰》。其名称源于记录大禹功绩的史书《尚书.禹贡》。传说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想尽办法治理水患都无成效,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这里,帮助这里百姓筑堰成功,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它与《安乐堰》一起灌溉着两岸万亩良田。

    到这里时,当地正在清理《禹王堰》的淤泥。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1 

    穿过古镇北岸,就能看到成片的农田,虽然是冬季,但田里的蔬菜还是绿油油的。零星的农舍也都经过了翻新,看上去干净整洁。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2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3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4

    田间,村民在用当地盛产的柱子做竹筏,为旅游旺季作准备。村民说,因为这里夏季的气温要比成都低好几度,加上交通便利,夏季,到这里避暑旅游的人非常多。

 

 

蜀中古镇平乐-古堰(二)

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