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贵州,除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还有与黄果树瀑布规模相当的瀑布,这就是赤水河支流风溪河河谷的赤水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高76米、丰水期最宽达81米,比闻名于世的黄果树瀑布仅窄1米,却高出8米。
风溪河发源于郎酒的故乡四川古蔺县。风溪河起初细若游溪,一路切割深山峡谷,水量逐渐集中,形成较大径流。流经这里后,河面变宽,河床出现如刀劈斧削的巨大断崖,河水飞流直下,跌入深潭。
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去年12月中旬)当时,只有我一个人进入赤水河支流风溪河的上游河谷的这个景区。这里距离赤水市约30多公里,深山峡谷无居住的人家,山里非常寂静,在几公里的山崖路段上,只是偶尔遇见几位过路的山民。
从沿着河谷山崖上不断向山上延伸的窄窄的公路往下看,河谷几乎全部被竹林、灌木丛和原始森林所覆盖,峡谷中的空气湿漉漉的,特别清新。山崖下百多米深的河道上散落着许多紫红色巨石,河道在巨石间时隐时现。
按照公路边的指示牌,从山崖上,沿着大约有三、四百步湿滑并长着青苔的石级一直下到谷底。又在河谷边的石板路走了一段,当过了一个直角转弯的河道后,忽然听到剧烈的轰鸣声,远远看见一帘巨大的瀑布泼天而降,雾和水浑为一体缠绕于这幽幽深谷之中。

2
3

由于风向,瀑布的左面数百米内水雾迷蒙,只要一打开相机镜头盖,镜头便蒙上一层水气,根本无法在那个位置拍照。只好从瀑布的右侧选择拍摄的位置。18-55的镜头无法拍下这段河谷全景。便退到右侧崖下分段拍摄对接成这段河谷全景照片。
4
在看到瀑布的同时,一眼就认出了正对着瀑布的这棵大杜鹃树。尽管不是杜鹃盛开季节,但还是以这棵杜鹃树为前景拍了两张,可以想象花开时的美景。

5
赤水大瀑布的名声没有黄果树瀑布的名声大。在历史上,徐霞客在明崇祯十一年(1633年)游历到贵州的黄果树,把发现大瀑布的消息传了出去,从此,黄果树瀑布名声大震。
其实,早于徐霞客发现黄果树瀑布200年,就有人进入了风溪河谷的这片原始丛林,见到过赤水大瀑布,那就是永乐四年(1406年)朝廷的太监谢安奉旨寻找楠木到达了这里,但山高林密,楠木运不出去,无法向朝廷交差,只好隐居这里,一住就是25年。
到了1840年仁怀的地方官听说了谢安的故事后,寻找到了这里,看到了大瀑布,并赋诗,但只是记载到了《仁怀直隶厅志》,此后,赤水大瀑布一直湮没于这片原始森林中无人提及无人知晓。
直到20世纪80年代,水利勘测人员才发现这个大瀑布。1986
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向世界播放了发现这个大瀑布的新闻。
6
7
瀑布前有石梯能上到巨石上较近距离观赏瀑布,上去后,水雾很大没法拍照,只能到河道的崖边从侧面拍瀑布。
8
9
回来后,查看了一些关于赤水的地质方面的内容,了解了一点这里地质构造和瀑布成因的知识。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大约1.9亿年前才开始隆起,6500万年时,这里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云贵高原剧烈抬升。而赤水市正好位于贵州高原向川东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高度从1700多米急剧下降到200多米,地表落差大必然会产生水流的落差,从而,造成强烈的地层切割。另外,这里属于侏罗纪白垩纪的岩石红层,一块是比较硬的石砾砂岩,一块是比较软的泥埃,软硬相间,软的地方被切割,硬的切不下去了,就形成了瀑布这样的水流景观。
10
11
12
瀑布周边的崖岩,在水动力的长期冲蚀下,出现塌陷。
13
这里满山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原始植被长成森林后,只要长时间不被破坏,它在不同地段上面,就会有不同树种分布。这样气候、岩石、土壤、地形、水流、动物、植被构成的生物链,就能长期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保持着一种良性循环,这样,原始森林植被就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水库。
在这里,让人不得不钦佩水的见缝就钻的顽强生命力,不管在断岩绝壁还是巨岩顽石上,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涌出潺潺流水,它们集聚涓涓细流后,又形成大大小小的溪流和瀑布汇入赤水河。
14
水,养育了这里的山川,秀丽的群山赋予了水更多的灵性。这种天然的组合为这里的流泉飞瀑染上了一层独特而奇妙的色彩,渗透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度和谐。也许正因为如此,像桫椤这样珍稀植物才能在这里穿过侏罗纪时代生存到今天。
在距离瀑布百多米的河道边,有个小小的观瀑台,前景就是一棵桫椤树。
15
河道上横卧的那块巨石,其形状很象乌龟。
16
由于不是丰水期,裸露的河床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圆洞。这些圆洞在地貌学叫“壶穴”。主要是由于湍急的水流挟带砾石,在构造破碎或岩性软若处冲刷旋磨而形成上窄下宽的壶状空腔。

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