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是藏历土牛新年的大年初一。
贴几张曾经在西藏拍摄的图片,寄托对西藏的祝福,扎西得勒。


漫步在离天最近的布达拉广场上,会感受到,高原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感受到藏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激荡,共存共融,和谐发展的氛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在宽阔的布达拉广场的南端,矗立着巍巍壮观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广场北面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与之遥遥相望。这座矗立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的纪念碑,2001年7月18日奠基,年底落成。纪念碑南面,是绿树群山。纪念碑碑高37米,主体呈灰白色,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

当那红白相间气势磅礴的宏伟建筑出现在眼前时;当看到一缕阳光在布达拉宫金色屋顶闪烁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由然而生。
拉萨,是雪域高原的圣化之地。山岭回环、一水中流、宛如城郭。布达拉宫巍峨地耸立在城中突兀的红山上。
拉萨,是个庄严的神圣之地。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向往,或许,就在于,这遥远神秘背后的神圣。



2006年10月16日,是我第一次站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广场,竟有缘在布达拉宫前,迎送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以及文成公主像。

寺庙经殿很高很暗,顶部侧窗射入的光柱,使大殿显得更加神秘、凝重、给人一种威严之感。殿内中间的几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等。
喇嘛们裹着宽大的袈裟,在长条禅座上宁静专注地打座诵经。低沉的诵经声,在大殿缭绕。每个喇嘛的身后,挂着黄布包裹的饭钵。

摇不断的虔诚,搅不散的梦境。一个旋转的中心,上面轮回春夏秋冬。一部旋转的经书,上面镌刻着日月星辰。
在这里,没有地位身份的区别。不管是低头诵经匆匆前行的藏民还是背着相机东张西望的旅游者,一切表达虔诚的方式都会被视作理所当然,得到尊重。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的修建奠定了它在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与演进,大昭寺日益显示出它对后来藏族政治、宗教、文化生活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西藏历史中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一般宗教场所的意义。

大昭寺前的的煨桑炉。新年前,藏族各村寨的男子们,骑上马到“圣山”或视为干净之地的山上去,砍来柏香树枝,驮回家来,为过年间每天向神灵“煨桑”的主要原料,以备大年初一早晨点燃。

在青藏公路上,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朝圣者的身影,他们以独有的磕等身长头方式,俯仰于青藏高原的天地之间,用身体丈量着朝圣的道路,耗时数月甚至数年,精诚执着地向圣地拉萨跋涉。在他们心里,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
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超出“苦行”意义之上的,在神秘、纯洁而又高贵的信仰支持下的朝圣之旅,是将他们个体生命推向极致的途径!


在色拉寺寺庙门口被踏得光滑了的石阶上,看到这位抱着孩子的藏族妇女。
当我指指手中的相机,示意要给她拍照时,她露出了藏族妇女特有的淳朴、自然、满足、幸福的甜美的微笑。瞬间,我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天湖那木错是那样的纯净、安详,湖水连着天边,如雨如烟,霞光飘在湖面,如梦如幻。
置身湖畔,恍然中,感到前世的情缘隔的如此之近。
难怪,对于虔诚的藏民来说,即使是死在转湖、转山途中,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虔诚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宗教信仰,更是一种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很狂热,很纯真的热爱。
今世来生,生生轮回。其实,人相对于这圣湖显得很微不足道。生命很短暂,只有这湖水年复一年,生生世世。
我一个人默默的站在湖边。望着延伸到天边的湖水,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听着湖水撞击岸边石头的声音,任高原的风在耳边呼呼的作响,任思绪,随着天籁之声飞扬。

领略羌塘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藏北风光,不免会产生那种,“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的感觉。
尽管很难断定,现在的青藏铁路完全与唐蕃古道是重合的。但可以断言,从那曲开始,铁路与古代的唐蕃古道,都并行在这美丽的羌塘草原上。
那是一段人们非常熟悉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招25岁的松赞干布为驸马爷,于公元641年,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历时3年,经历了千辛万苦,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唐、蕃成了翁婿亲家。
在以后的200多年间,少有战事。唐、蕃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终于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唐蕃古道。
羌塘草原不仅景色美丽,由于历史上存在的这条唐蕃古道,这里还有着丰厚的沉积层文化沃土。

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象耸立在群山中,身披银色盔甲的威武之神。
它冰雪覆盖、陡峭异常、山势笔直、断岩峭壁、险要壮观。峰顶,或形似昂头的神马,或象尖锐的鹰嘴,更象一把银色的利剑。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
顿时,时间、空间都好象凝固了。唯一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拔地而起的力量;一种来自苍穹的力量;一种“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力量。

拉萨的现代和繁荣更出乎意料,它使我近距离感受到,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想象,雪域高原上,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蔬菜供应,肯定相当稀缺。可是,我在那里看到的,市场上,蔬菜品种竟如此的丰富,完全可以与内地媲美。而且,价格也比较适中。

我沿着拉萨河畔漫步。经过拉萨桥时,看到武警战士值勤的哨位旁,有禁止在桥上逗留和拍照的警示。
正巧,遇到拉萨武警总队干部来检查工作。经过与他们交涉,允许我拍摄。并告诉带队的,按照我的要求作动作。本来想让他们作些战术动作,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在高海拔地区训练是相当辛苦的。我只让他们队列集合,拍摄了几张照片。

曾经的西藏之行,让我切身感受了——那纯净如洗的蓝天,洁白似絮的云朵;圣洁如玉的雪山,空旷宁静的草原;悠闲啃青的牦牛,星星点点的牧帐;金顶闪耀的寺庙,身披袈裟的喇嘛;虔诚的宗教信徒;藏民淳朴的笑容和诚实明亮的目光,以及只有这片神奇的土地才独有的风俗人情和壮美风光。给我留下的,除了震撼,就是不能忘怀的眷恋。

西藏的美是极至的,那是一种使人深深折服的美,是一种看上一眼,就能把这种美放得很大很大的美。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去西藏的。
西藏,扎西得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