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窝岭是镶嵌在大连南部黄海海岸线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海岸景观,这里,山与海完全呈垂直状态,具有险峻、秀美、壮观的特点。
燕窝岭位于大连市南部滨海路中段,也是离市区较近的海岸景点之一。
海岸按照岩性可分为基岩海岸、砾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四类。在这四种海岸类型中,后三种是由松散的碎屑物组成的,只有第一类基岩海岸比较坚硬稳固,燕窝岭就属于这一类海岸。
景区的最高处海拔达100多米,海岸由黄色石英岩构成,断崖高耸,绝壁如同刀削那样雄伟险峻,与海平面形成几十米至上百米的垂直高差,其险峻程度,令人胆颤。登上崖顶,俯首下视,犹临万丈深渊。这里的石英岩抗风化抗海蚀的能力相当强,其金黄色的裸岩在晴空丽日下,与高远的蓝天、蔚蓝的大海和茂密的苍松翠柏交相辉映,气势磅礴,如诗如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海天之间,为人们留下了一处很有科学价值的地质遗产。由于这里的海岸地质构造特殊,礁岛多变,被列为国家的地质公园。
记不清多少次去过那里,或是陪同客人;或是组织活动,开联欢会,赏月晚会,垂钓野炊等。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垂钓活动,那次,事先准备了不少垂钓的鱼线,会钓不会钓的都可以试试,结果,有位同志站在海边礁石上往海里甩鱼线时,向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控制跟着甩出的鱼线一起跳到了海里,成为大家事后谈笑的素材。

除悬崖峭壁外,燕窝岭还有一处奇特的景观,它是矗立于距岸边不远的礁石,因其形状如同舰船,而被称作“舰艇礁”。礁石共由三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面积较小,中间部分面积较大,且高出海面有二三十米(也有叫沉船礁的)。上午,顺光时在北大桥上就能清晰地观赏到。上下图就是还没有进入燕窝岭景区前,在北大桥上用长焦镜头拍的。

燕窝岭的入口处,横卧着国家地质公园的石碑,进入景区就能看到刻写着“燕窝岭”字样的青石。


正因为这一带海岸的险峻,过去,到这里的人很少,这里便成了海鸟的家园和乐园。据说,过去无数海鸥、海燕等海鸟会在这里的悬崖处做窝、生蛋、育雏。也正因如此,这里便有了“燕窝岭”美称。
不过,现在很难见到成群的燕子了,景区建起了一个高大的燕窝型的观景台。

燕窝岭东部险峻,而西部则俊秀。据说,许多青年人喜欢在景区西部拍摄婚纱照。这双龙石柱不知意味着什么。

蓝色是最能体现海的魅力,湛蓝的海水是大海最动人的色彩。




海边的石碑上刻写着“海誓”,但是,却没有发现“山盟”的石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浩瀚无际的大海,蕴含着难测的伟力。



燕窝岭的悬崖几乎与海岸线垂直,数十米高的悬崖峭壁直落海底,周围的峭壁也是犬牙交错、参差不齐。
上午时分,站在崖上,向西看,大海碧波万里;向东看,大海波光粼粼。


自半山腰处的燕窝岭到海边,有一条360多级比较陡峭蜿蜒曲折的台阶,人们顺着台阶可直接走到山崖下的“舰艇礁”。
此处岩层的地质年代属青白口系(8~10亿年左右,是褐藻植物相对繁盛时期),由于这带海岸的断层特别多,礁石的两边都出现了断层,剩下了中间坚硬的岩石没有破碎。由于岩石的层面和断层的倾向性是不一致的,所以海水不是沿着层面侵蚀而是沿着断层后退侵蚀,逐渐把“舰艇礁”两边破碎的断层侵蚀掉了,从而使中间的岩石更加突出,并侵蚀出了类似舰船的形状。由于岩石主要是石英岩,抗侵蚀力很强,所以它的变化很慢的,现在我们还不用担心“舰艇礁”会“沉没”。

“舰艇礁”那高高耸立、犬牙交错。来时看到的小游艇正行驶到礁石前的海域。





下到崖下,在退潮时,可以顺着一段裸露的海滩,登上礁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