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些天,焦虑地关注着通往汶川的公路的打通情况。昨天晚上,终于获悉:21时30分,由马尔康经过米亚罗、理县、桃坪羌寨到汶川县城的317国道全线打通了。使成建制的救灾部队的摩托化开进有了道路的保证,但绕道的距离太长。
这是地震发生后,首先打通的唯一的一条可以进入汶川的公路。西线恢复通车后,运送救灾物资和设备的车辆,就可以从成都经雅安、马尔康直接进入汶川县城。或在距离汶川最近的地方,开辟出适合空投的空投场地,再由陆路迅速把救灾物质运抵汶川县城,这样,就可以缩短救灾物资的运送时间。
恰巧,去年年底我们就是从这条公路,经过米亚罗、理县、桃坪羌寨、到达汶川的,然后,从汶川直抵都江堰。沿途拍摄了一些图片。
这条道路是穿越在狭窄的杂谷脑河谷,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路途中也会经常遇到两边山谷上的滚石等。道路打通后,还要防止余震、降雨等造成新的山体跨塌,泥石流等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对道路通畅的影响。

从马尔康到317国道后,南下的第一个镇子是米亚罗。

这是清晨在317国道米亚罗路段遇见的一位上学途中的小学生。当地震发生后,再看到图片中这位曾经在公路上从我身旁走过的小学生,不免产生牵挂。
地震发生时正赶上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从媒体上看到许多中小学校楼房坍塌的惨状。震惊、悲痛。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让这些学生们在牢固、安全的校舍中学习?

317国道米亚罗段,到处是开山建水电站的施工工地。在这样一个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的地段建梯级电站(路过时看到发电站的数米直径的引水钢管,是通过穿山的隧洞引水到下游的电站的)。其利其弊,其祸其福,由历史来评判吧。


杂谷脑河谷就是这样狭窄,电站施工后,公路改道,几乎就修建在山崖的崖壁上,如果遇上山体滑坡,道路恢复的施工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过了理县,就是桃坪羌寨,它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座落在狭窄的杂谷脑河谷,317国道从这里经过。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寨内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被誉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1933年茂县叠溪地震,整个叠溪镇全部被毁形成叠溪海子,邻近县市也深受其害,惟桃坪羌寨的碉楼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
这次,千年古碉不知道能否经受住汶川的强烈地震考验。

从桃坪羌寨到汶川县城,有17公里路程。杂谷恼河在汶川汇入波涛滚滚的岷江。
下图是汶川县城。这张图是在桥上拍摄的。地震发生后,从网上的航拍图片中看到,桥与引桥已经在地震中出现了错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