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2008-04-18 16:26:07)
标签:

桃坪羌寨

碉楼

理县

杂谷脑河谷

旅游摄影

分类: 四川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离开米亚罗,沿着杂谷脑河谷一路下行,约百公里行程,就到达桃坪羌寨。

    这里古老神秘的民居碉楼,历经千年沧桑,凝结着羌族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吸引着人们前来寻踪它背后的传奇。

    桃坪羌寨不仅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在军事上,对于研究古人的防御作战样式也很有意义。

    远远望去,在狭窄的杂谷脑河谷的坡地上,一片青灰色的石屋顺着坡地的山势,高低错落依坡逐次上行,几座十几米高的碉楼雄浑挺拔屹立寨中。   

    走进羌寨,就仿佛走进了历史记忆。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据说,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之所以叫“桃坪”,有两种比较相似说法。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后来简称为“桃坪”。还有种说法是,历史上这里曾经叫“陶殊坪”,“陶殊”是个被追杀的羌人,是他带着桃子的种子,率先开发了这个地方。

    碉楼是因战争而起,碉楼与民居石屋相连的这种民居建筑的形式,是与历史上羌民族曾经经历过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有关系的。    

    传说,炎帝神农氏就是姜姓的羌人部落,在与黄帝的华夏部落的战争中败给了华夏族。后来炎帝后裔蚩尤再率羌人与黄帝战于涿鹿,再败后,蚩尤被黄帝擒杀,羌人就退回到了西北草原过起了游牧生活。

    大约在秦汉时期,由于战乱,羌人又被迫进行民族大迁移,从西北草原向南,沿着青藏高原深山峡谷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最终,在岷江上游,以及墨尔多神山的腹地和杂谷脑河畔找到了生存栖息之地,用石块、泥土筑起了保卫自己的碉楼寨群,过着半农半牧、依碉楼而居的生活。

    寨内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两座十几米高的羌碉竟然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

    它们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剥融和一九三三年茂县叠溪的七点八级大地震,不崩不斜至今还保存得如此完好。这些碉楼和石房施工时,不用绘图,不用测算,不用吊线,全凭匠人的眼力信手砌成,其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令人叹为观止。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被称为“东方神秘古堡”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寨子的大门设在217国道旁,在桃坪羌寨的入口处,新建了标志性的建筑-碉楼 。进入寨子要经过横跨杂谷脑河的水泥拱桥。想象中,在古时候,横跨在这条激流上,供人们进出寨子的,也许是羌人创造的“索桥” 
    下图左,是竖立在进入羌寨桥边的碉楼(新建)。右边是寨子里的导游员。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我们在寨子内老乡的指点下,攀登上寨子高处石房的晒台,站在这里远眺,可洞察方圆几十里的风吹草动。杂谷脑河从寨前奔腾而过,寨子背后的大山成为寨子的天然屏障,其地形十分有利于防守。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在寨子高处的石屋的晒台上,放着许多南瓜,南瓜耐贮存。也许,在遥远的战乱年代,寨子即使被长期围困,羌民贮存这些南瓜,食物就有了保证。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寨子中的古碉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错落地掩映在峻峭而挺拔的山峦之中。整个羌寨色调青灰,屋檐处悬挂的红辣椒和黄玉米显得格外醒目。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寨子中央的碉楼直矗在山谷间,嶙峋地指向天空,孤傲却不孤单,坚毅而不张狂地守望着这片峡谷中的家园。

    碉身上木头做的窗口,仿佛是窥视历史的眼睛,在清冷的山风中无声地述说着千年的过往。 

    碉楼是羌族顽强战斗,誓死与村寨共存亡的意志“图腾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战争在很多时候与其相伴,所以羌寨的建设注重对战略要地的扼守。雄踞山颠,扼守交通要冲,利用地形设关隘获易守难攻之地利,在冷兵器时代无异于掌握制敌先机。

    通观羌寨,高耸的碉楼与成片的民居密切相连,他们纵横捭阖,相得益彰。碉楼既脱胎于住宅,它又统领着住宅,村寨中其他房舍的建造均以碉楼为中心,似众星捧月。这种向心式布局便于从中心碉楼居高临下观察和了望。碉楼上的人以各种方式调集全村进行防御,构筑了一种平战结合,由石碉和石室民居群共同组成的一个防御性的村落堡垒体系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这些石雕建筑下大上小,墙体下厚上薄,呈向上逐渐收缩的形态。而且,由层层片石垒砌,用黄色的黏土掺和草节做成粘合剂,相互错落搭接成,起到减震作用,增强了石屋石居及石雕楼的坚固性,使这种防御工事变得坚不可摧。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碉楼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古羌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智慧结晶。每一个碉窗、枪眼都展示着羌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坚忍不屈的民族气节。过去羌人的千古风流和战争的腥风血雨已成为历史,但碉楼却傲然屹立,留下一份宝贵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碉楼内的石砌的墙面被烟熏的黑黑的,进出的门很小,人只能躬身进退。碉楼的每层都用木楼梯相连,碉身设置有方型射孔,石墙下大上小,棱角分明,还有用来系绳子的木耳朵,俨然是一座防御性的堡垒。碉楼悬挂着牦牛头骨,这是羌人的“图腾”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碉楼上楼身和楼顶之间有挑台,黑褐的木檩刺向四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站在碉楼之巅向四周望去,相连的房背,山谷般深邃的墙谷和房顶上闪耀的白石神,尽收眼底。
    置身在碉楼踏幽访古,感觉到空气中散发着远古的味道。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整个寨子由方形的体块大大小小的石房簇拥在浑厚的山体之上,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被废弃的已经部分坍塌的石房的墙体上,遍布着千年的清霜和岁月留刻的伤痕。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有的巷道从建筑的底部通过,甚至还有暗道,人行其下,如被吞噬,让人顿生畏惧之感。如果是过去那个时代,入侵在廊道就会遭到各种武器的攻击,不战而败。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上图前面是由一根木头制成独木梯,宽如枕木,上有锯齿以供登踏攀缘,战斗需要时可随时撤掉。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寨子里狭窄的通道和高低错落的楼层,构成了立体防御的体系。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在保卫寨子的战斗中,象这样的石屋上的第三层晒台,就成为居高临下的作战平台,弓弩手们可以依托平台射杀敌人,一展身手。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寨内的地下有引水暗渠,上盖石板,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内编织成流经每栋碉楼民宅的水网。解决了战时人的生存所需的水源,即使是攻兵围寨一年半载,寨内的羌民照样能自在地生活

    桃坪神奇的路网、水网、房顶,组成了羌寨内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

    寨子的水源地(山泉水)被地堡护着。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羌族人民热爱大自然,相信万物皆有神灵。在寨子的房屋和碉楼顶上,都置放着白石。相传在远古时期,羌人与戈基人在岷江上游大战,羌兵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羌族女神木姐珠及时赶来,从天上抛下三块白石,化为三座大雪山,挡住了戈基人的追兵,挽救了羌族儿女,从此,羌族人就把白石奉为天神加以虔诚的崇奉

 

走进桃坪千年古羌寨
 
    我们不知道这里是否发生过什么战斗,也许,正因为桃坪羌寨构筑了这样一种平战结合的防御体系,才使它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保存了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