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日子没有接触经济方面的问题了。周末,应朋友的盛情邀请,参加了《06年市物流协会年会》。对于物流这个新兴产业。也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年会在市委大楼四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
从西藏回来后,一直还没摸过相机。借这次机会,又拍摄了一些照片。

这是在四楼玻璃窗前,拍摄的市委正门前的广场。
转身又拍摄了一张楼内的照片。

年会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各方面的重视程度,是其它协会所难以享受到的。
主管副市长坐阵,并作了重要的讲话,市政府的各个部委有关领导几乎全部到会。还有不少媒体记者到会采访,中税网等网站作了现场直播。

政府机关的各部门都参加了会议。满满地坐了两排位置。
会议的组织,也相当不错。副市长、协会会长的报告,都印发了材料。回来后,再细细阅读,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多了些新的了解和认识。
现代物流,不是过去那种简单意义上的“搬搬运运”。而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是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目的。
在发达国家,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完备的理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象人体血管一样的,覆盖全社会的物流网络。有的国家,物流产业年产值,超过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整个物流活动占制成品成本10%-20%,将近80%制造商和供应商在使用社会化专业物流。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提升的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经济总量决定物流量的估算方法。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到2010年,粗略估算,将由现在的3.5亿万亿元,升至5万亿元左右。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18.5%,如果作到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中应该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从流通效率看,在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我国现在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10%左右,用于流通过程的时间竟占90%左右,流通效率有待提高的空间也相当大。
现在,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全部放开。境外物流企业、跨国物流公司、全球采购供应商纷纷抢滩登陆。对我们来说,既是是冲击、挑战,又是推动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新兴的物流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具有战略意义。
作为东北亚的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协会、物流企业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年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发展物流企业和产业,不能回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政府部门,在发展物流产业中如何作为。
因为,物流产业具有与其它产业不同的特征,它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载体,大量的协调问题,是企业自身所无法解决的。政府的指导,必须充分研究和考虑到现代物流作为复合性产业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于其它产业的特殊的指导行为。
一方面要看到,在现阶段,靠市场自然发展,来产生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将是一个漫长过程,国内外的环境都不允许。必须加大政府指导力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完全由协会管理。
另一方面,在指导上,又不能简单沿用过去对行业界面相对清晰的产业的通用性指导方法。
现代物流产业的复合性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各个相关行业的良好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
因此,必须改变过去行业划分即形成行业分立的现象,在加强宏观层面的管理与协调同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对物流企业、产业指导上的协调。
在一些基础性的政策、法规完备后,如何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规范运作、资源的整和、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专业人才的培养等。
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改造和建设。
物流企业信息网的支持平台的搭建。
对行业协会职能的强化和支持。
解决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政府部门的设置和管理经济的方式。在现在的经济转轨时期,现代物流仍处在诸多部门和行业的条条管理中,明显与现代物流必须跨行业形成一条物资供应链的要求相矛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对发展进行协调和疏通。
需要一个能跨产业部门,专职现代物流管理,具有权威性的部门,来充分履行政府对现代物流协调和管理。使物流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合理、强有力的宏观管理与行业管理协调基础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