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不仅有阳光与雪域的诱惑,还有那雕琢着亘古印记的神秘文化。
在西藏,短短的旅程中,不断被藏族人民在雪域高原创造的博大精深的藏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震撼。
那里,凡是人曾经涉足过的地方,就会留下艺术的灵光。山口湖畔的经幡、白塔、玛尼堆、岩画;金光流溢的寺院,色彩缤纷的唐卡、雕塑、壁画等等,让你目不暇接。
特别是那些色彩艳丽的唐卡。尽管,我无法解读她,但能感受得到,她折射出来的那份神秘的恒久,那种梦幻般的超常的宗教感染力和想象力。
滋生在雪域高原的艺术形式,来源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更多的是来源于神秘的宗教。他们创造出的这些,体现宗教膜拜,激发宗教情感的艺术形式,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众多的内容,寄托期盼、信仰,传递美好的祝愿。他们在这种精神支柱的支撑下,顽强地在雪域高原生存、繁衍。
唐卡,是藏文化中最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作为一种特殊的卷轴画。她的特点是装饰性强、收藏方便。这就适应了吐蕃时期佛教广泛传播的需要,而得到不断发展。因此,也就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说,唐卡,按材料和制作方式,分为,绣像唐卡、绘画唐卡、版印唐卡。听说,制作过程很复杂,要打草图、勾墨线、敷色、晕染、用色线再次勾线、再晕染、上金、开眼等过程。
在西藏,唐卡最集中的地方是寺庙。下面,是我在寺庙中拍摄的照片。几乎每个寺庙经堂四壁都挂满了唐卡。
为了能拍照,我有意接近了一位年长的喇嘛,并给他与探望他的家人拍照,洗印好送去。
他为了感谢我,在众喇嘛休息时,让我拍摄了寺庙。并告诉我,大殿中央(上图)的“千手观音”是近代唐卡,而墙四周的“miji金刚”(下图上部)则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
上面那幅披着哈达的唐卡,是悬挂在色拉寺巨大的鎏金佛像旁的,估计年头不会短。
下图是在八角街的文物店,拍摄的唐卡。
在大昭寺周围的八角街上,有几家绘制唐卡的小作坊。我进去,与他们聊,知道了一点关于制作唐卡的知识。
在我去西藏前,铜雕艺术家建达(见链接),嘱托我,关注一下西藏的有关艺术作品。尽管我没有多少艺术细胞,但还是尽力拍了一些。以后,还会陆续上传一些壁画、工艺品等方面的作业。
相关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