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琐记随拍 |
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那天,在大连星海广场海边拍摄照片,忽然,天空中传来引擎的声音,一架动力滑翔伞朝海的方向飞来。前些天,我获悉全国滑翔伞五城市巡回赛在大连举办,四处打探比赛的消息,结果得知,比赛是在海岛举行,而且已近尾声。我正为不能前去观赏而惋惜时,竟意外地遇上了这个机会。
少年时,我曾经在市航空模型运动队搞过多年的航空模型,因此,对各种飞行器情有独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事情,做起来就那么自觉,那么顺手。看着那飘动在蓝天下的五彩伞翼,一个拍摄想法马上产生了。一是要尽可能的拍摄完整的起降过程,二是要利用好地面物体,使画面更丰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我迅速向几百米外的起降点跑去,同时,拍下一些飞伞的空中姿态。因为这是一个旅游项目,乘坐的费用较高,加上还要有些胆量,乘坐的游客较少,很难遇上飞行机会,即使遇上,一个起落也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又不可能指挥和调动它的航线、航向,只能抓紧时间做随机性的拍摄。我边跑边拍,在第二个起落前,跑到了起降点,拍下了滑翔伞完整的起飞和着陆时的画面。
现在的这种动力滑翔伞是在滑翔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滑翔伞是由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创造的。1978年,法国登山家贝登用方形降落伞从阿尔卑斯山上,成功地飞到山下,从此,一项新的航空运动诞生了,由于它独特的挑战性、刺激性,很快在世界上普及。1989年在法国友人的介绍下传入我国。
滑翔伞主要由伞衣、伞绳、组带、座包等主要部分组成。伞衣由上、下翼面和左右肋片隔成一个个气室,在空气冲压力的作用下,伞衣保持一定刚性的翼型。
动力滑翔伞是在滑翔伞的坐包后,安装了一个两冲程的推进器,这样,它起降更加灵活,受场地制约更小,有一块几十米的平地就可以起降。万一发动机空中停车,可以靠滑翔安全返回地面。一般只要有胆量,经过几天训练,就可以自己驾机去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
(题头照片经过制作,其余均为原照)。
《飞行原理简介》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在市航模运动队,航模教练给我上第一堂课时,让我用手垂直拿着两张白纸,用嘴向两张白纸的中间吹气,这时,气流从纸的中间流过,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紧紧的合在了一起。教练从这个通俗的小实验开始,让一个刚过十岁的孩子,开始接触航模运动所需要的相关理论。
后来,就知道了,飞机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四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四种力量是引擎的推力、空气的阻力、飞机自身的重力和空气的升力。飞机起飞是靠引擎的推力产生速度,速度透过机翼的形状变化产生升力,推力大于阻力、升力大于重力,飞机就能起飞爬升。
滑翔伞是利用空气动力学的部分原理,而达到滑翔和滞空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根据是《柏努力原理》。滑翔伞上层是凸起的弧形,下层是凹面,上层的长度相对比下层长度长。当有前进速度时,空气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流经滑翔伞上下表面,在不同长度会产生不同的压力差。当空气流经上层凸面时,由于距离长,流速较快,压力变小。相反,流经下层凹面的空气,因距离短,流速较慢,压力变大。压力大的下层空气会产生将伞翼向上推的升力。这便是基本的飞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