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骇俗的电影,不正常营销行为
(2010-11-16 08:30:00)
标签:
明星动态娱乐圈冯小刚电影花木兰赵薇李冰冰风声十月围城梅兰芳 |
分类: 影视资讯 |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一阵低谷之后,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原本让人期盼的电影市场,在最近两年,对于票房的疯狂追逐之后,显得是疲惫不堪,摇摇欲坠。所有电影完全不注重质量,都将宝压在宣传方面。于是,各类惊世骇俗的宣传噱头油然而生,硬生生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待到观众发现看的是垃圾时,退票已无可能,这便是电影市场“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在这一波骗子里,包括——电影的制作、营销团队,更包括:媒体、影院、影评人等团体,观众便是他们的欺诈对象。
有人将这归结与市场经济带来的诟病,我却觉得这一看法,相当扯淡,在欧美市场经济条件下,卡梅隆,如何能花17年时间,制作一部《阿凡达》,而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是超过一年的,偶尔拍摄周期长的,也是因为剧组出现了问题,而非“精益求精”的制作电影。中国电影市场,出现目前“本末倒置”的愚蠢行为,完全得益于急功近利的一拨人,拍摄任何一部烂片儿,都急于赚钱,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感受。而这也就造就了整整一个2009年,《风声》、《十月围城》等——非常一般的电影,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其余则是创了纪录的烂片儿。
雷人,成为第一时尚宣传。在网络时代,雷人一词,一直是明星词语,而且“经久不衰”,只要沾上雷人的边,甭管什么玩意,铁定关注率高,因为雷人也变成为电影宣传的常用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明星的雷语、雷装、雷行为,不胜枚举,还有雷人片段,雷人造型,还好——目前“雷人主题曲”没被利用上,但长此以往,也是迟早的事儿,到时候,天下电影一片雷人。质量,在哪里?恶性循环,新人难出位,好电影更难出位,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畸形”发展,需要噱头。
冯小刚,成为炮轰大嘴,只要有电影上映,你一准会发现他又会炮轰某某,而且义正词辞,但事后没过多久,你还能看到他和炮轰对象亲密的在一起喝酒聊天调侃,因为他的电影已经大卖了,这是极其变态的一种宣传营销方式,就是制造争议,比如:近些年来,烂片的票房,反而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是观众想看看有多烂,但长此以往,观众看烂片的稀奇度,能坚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