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碌,好像也没发生什么事情,照片有,卖相严重自恋,不要示众了就
出了太阳心情便好,但是天天出太阳,心情还会这么好么?会。像在洛杉矶住的那1个月,每日被阳光叫醒,便觉整日心情舒畅。一身轻松,多少人问我后面什么计划,一时计划多多,一时什么也不想做。自己也不知。心里想着再次工作狂前,要有一个超级长的假期,该去某个阳光明媚的地方上一个什么无关紧要的课程,学织毛衣也可以。其实,最想的是去上之前上过的纽约英文课,看看我的级别是不是比上次提高了好多。可惜9月、10月可能没有课,只好另作打算。
想着要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必须有一段很长的放空才行。
中秋假期之前,明天,又出门了,办些事情,顺便休息一下。中午,我爸的朋友说了:女儿要宠着养,为了弥补童年的损失(从小就当男孩儿练着养),现在自己宠着自己也绝不过分。其实吧,没有重要的事情,我就先多待几天了,反正现在都是soho办公,放置四海皆宜。
今天有人问我,如果一个人很单纯,如果一个人喜欢痛苦,但是痛苦都是泡沫……我假装很懂的说:痛苦是常态,快乐才是泡沫——这便很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另外,又问:对于单纯的人怎么办?我问此单纯,人多大,答曰:二十有八……我又假装很懂的说,既然此人真单纯,且二十有八,那就让她单纯下去吧……何必搅局呢……既然此局名曰:单纯。
痛苦是常态,快乐才是泡沫——这便很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另外又问,对于单纯的人怎么办?我问此单纯,人多大,答曰二十有八……我又假装很懂的说,既然此人真单纯,且二十有八,那就让她单纯下去吧……何必搅局呢……既然此局名曰:单纯。
聊着聊着就没边儿了……最终,谁也不懂谁在说什么了……就回家了。
时间过的好快,两天后(9月22日)就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日子,而9月24日——是我的生日,从小到大,我对自己的生日和别人的生日都是比较看淡的,我觉得那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有点儿纪念意义的一天而已......记忆中,我小时候的生日,也就是“排骨面”上,再加一个“荷包蛋”而已,另外再加一个“小蛋糕”!自主地庆祝自己的生日就是20岁,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20岁生日,所以,我记得那一年就忙着庆祝,也极其隆重,亲戚,家人,同学,朋友......都一起庆祝的。再往后的就是25岁生日,又正逢“本命年”也极其隆重的庆祝一番,与20岁生日相比也毫不逊色的隆重啊!眼看着24号,就是我的生日了,设想过应该如何庆祝,但最终还是决定简单地过过庆祝就算了,最近的情绪状态也“欠佳”啦!但是,父母、朋友,却要恰逢中秋小假期,勒令我把生日隆重地好好庆祝一番!
中国人对“生日”的态度是很“暧昧”的,有如大国之间的邦交,虽说“和平啊,友好啊”是基础的调子,但那态度始终是变化着的,随时随地变化着的......
所谓的管理模式,也根据每个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我自己公司的业务有:广告、电子杂志,网站,影视。
现在,我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只是大概地把握一个方向,大部分的还是不同部门自己去做,除非他们做特别重大的决定,才会找我聊。
我尝试做电子杂志时,所有人都劝我不该做。他们说这是一个刚出生就成为夕阳的产业。但我跟别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不觉得自己做的是网络,而是在做媒体,一个媒体就是需要养,如果我养个三年五载还不行,我就放弃。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就是在做媒体,通过做电子杂志,我不仅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之前的一些“小私心”也实现了。我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朋友,广告商和品牌客户。做杂志,肯定要卖广告,卖得出去卖不出去都没关系,我们的关系铺好了,那么我下面要合作拍电影了,这个平台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无形价值。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半个娱乐圈的人。我不觉得要为维持一个所谓的知名度,有事没事都在大家面前露露脸,那是挺讨厌的事情。休假,对我来说绝对有必要,我只有休了假才能热爱工作,热爱完了工作,就更爱休假。到了那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我就越发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休假时间,心情特别愉快,人家说什么笑话,我都觉得特别好笑,看什么都觉得特漂亮。
刚写博客的时候,也是觉得好玩才愿意去写。写了几年了,我觉得没的写就不用老写了。隔一阵,又觉得想写点什么,就写了,完全跟着自己的节奏,总是希望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吧。人就是这样,你越放松,人家看你越舒服;越紧张,人家看你也越紧张。就像我看见一个自卑的人,我就会跟他一块自卑一样。
很多时候,生活是在形式化的圈圈里的。就像《我是你爸爸》中的——马林生;“他总会侧身倚在圈手藤椅上,沉思着抽着烟,台灯罩低垂着,在桌面投射出一个明亮的、带清晰周长的光圈,光圈里铺着一本干干净净一个字也没有的稿纸,旁边放着笔、胶水、剪子和小字典”。马林生,把自己想象成作家,也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深感痛心,尽管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但......这刻意的感觉,很对生活的思路。至于,外人看着是否可疑,那是另外一回事,快乐在此刻是排他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形式化生活的“支持者”并亲身体验。分析起来,我和许多人一样,我们这种人适合在生活的表象中存在,适合跟着感觉走,适合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中,寻求快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活对于我,形式是大于内容和结果的。对于这些人来说:感觉,有时候比事件本身还让人“一往情深”。这就像做一道菜,期待的不是最后别人的赞美,而是对各种原料、辅料、调料的掌控。比如说:如果烧菜的时候,找不到必须用到的大蒜,那么宁可跑到菜市场买几头,而不是用大葱来冒充。买不到,绝不做,因为做了也不爽。由此,大家应该理解《有话好好说》里的“姜文”,一场浪漫被中途叫停,换了谁,也得“重来”。
就在前几天,为了喝朋友送的乌龙茶,我现买了一个玻璃杯。乌龙茶的味道,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定要看着茶在杯中,怎样慢慢融开,然后以一种优美的姿态,根根直立在杯子中——自己都觉得矫情。幸好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形成常态,大多时候还是生活与形式化两个方向,因为有时候——工作报酬,还不足以支撑我们过上真正的形式化生活。形式化生活,是需要强迫精神的,大家火候还差。所以,种种迹象表明:多数人,并不是彻底的完美主义者,顶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热心拥趸,内心向往,但实行起来往往“力不从心”。不是不想完美,而是强迫的力度,还不够。换句话说,大家充其量算一个轻度的强迫症者,还有足够的大脑指令可以控制行为,并且......会时常告诫自己:西西弗式的荒谬,是永远得不到解脱的。
这就有点夹生了,一方面,我们在某个生活的节点,患有轻度的强迫症,强迫是一种愉悦幻象成为真实;另一方面,我们还保持着适度的清醒,导致生活左右摇摆,形式向左,内容向右。但,生活的结果,我们可以预见,那就是最终我们发现:一切根本没有意义,生活就像一个陌生的网站,有时候要你加载程序,有时候甩给你一段恶意代码,冷不防仍你一流氓插件。就是这样,数字化,其实就是形式化,每天更新就是了。
多一点儿快乐,少一点儿烦恼。不论钞票有多少,只要笑一笑。累了就睡觉,醒来就微笑...生活是什麽滋味!自己放“调料”!大家伙儿,收到我的“祝福”就得开心的笑一笑!中秋节快乐!!!
真挚的友情如同美酒,浓浓如醇,芳香似溢。秋色的美景,带给人美的享受,让人流连忘返。在这幸福的时光里,让快乐和美好永远陪伴着大家!花好月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