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衣童儿
青衣童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2,735
  • 关注人气:1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俞妙兰先生论昆曲创作

(2014-07-16 10:32:16)
标签:

昆曲

俞妙兰

剧本

分类: 青衣道场

俞妙兰兄乃是家师洪云艳、叶鸣兰二先生学生。他大学毕业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随洪老师学习京剧小生,尤其在声音训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后习昆曲转益多师,且主持“大华曲社”有年,为杭州曲友领军人物。数年前,妙兰告我已投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彼时即深感妙兰对昆曲之投入。今天蒙惠赐毕业文稿,洋洋大观也!其在“后跋”中阐述的“昆曲观”,准确说是“昆曲创作观”深以为然,而对目下所谓昆曲创作之批评也可谓一针见血掷地有声。

有感于妙兰兄之见地,未经本人许可于本博贴出,目的是唤起更多共鸣,妙兰必不以自主而罪我也!

 

俞妙兰先生论昆曲创作

俞妙兰先生论昆曲创作

 

慢凝眸、尚伫踌
------我的昆曲情与剧创观

                                                                俞妙兰
       京都繁华未曾身受,国戏艺韵却是深深浸淫,然漏催驹驰逝水急,硕士毕业的时间终归至矣。跨出人生这一步实非易事,习艺一十八载犹混沌,半是游离半是痴。今乎至爱归正、至求归望,莺声慢度红檀醉,长啸弄歌几凝眸。

       嘉兴的鱼米之乡是余本处,记忆中幼时的风光之美溢辞难表,劳作与丰收是重年叠复的主题。余少贫,早操农桑而精于稼穑,讷于言而勤于做。犹记桨声欸乃与苏州弹词弦琶交融,戏根则自在此种,故至今仍痴心评弹深邃入骨。耕读之秋黝身肤,磨尽寒暑力转途,也许那是农业文明最后的回眸了。

      一九九五年,余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巧遇京剧怦然心动,恰如惊鸿魅影挥之不去,蓦然钟情且迷恋之态无以复加。但悲催之极乃声调不知为何,五音缥缈云头不知所依。如若弃之则心所不从,如若持之则恍如恶梦。时有专业老琴师论吾这等人无可救药耳,偏逢着京昆老艺术家洪师云艳、叶师鸣兰夫妇不舍不弃,余便恩蒙私淑之,便得略窥京昆艺术之奥妙。居则日夜相随、出则形影不离,数载拨乱反正、纠偏正枉,复以歌之,闻者无不惊煞。对京昆小生艺术之研习,自此始之。

       余本名俞永杰,时叶师乃赐艺名俞妙兰,惶恐之极。世纪之岁有张寄蝶先生谓之“三生有幸”,何若天命不敢违负。吾于昆曲更似如鱼入水,自有京剧小生基础后,改习昆曲犹不能自拔,遂组社亦逾十数载。昆曲之艺如非熏陶口传、日积月累则难以悟其真谛。汪世瑜、张世铮、龚世葵、周世瑞、陈祖庚、王奉梅、何炳泉等昆曲艺术家,余曾习曲颇多、受益极丰。虽未归属师门,但昆曲本无门第流派之分,多师垂教、日久亲炙,潜移默进矣。而曲学一科,天定有运从学于老曲家周瑞深的人生最后十年。先生幼即习曲,付毕生于曲学,尤擅度曲、制曲。因语言沟通之便,念吾渴学之意,其竟悉数相传,恨吾愚钝,得之未几。周老百岁而终,此生最憾事乃未得专事昆曲。

        吾自大学毕业即谋生于工程界,从一线推销员逐步提升至职业高管,然终无心大志亦无甚得,为免重蹈先生之恨,故复读浙大中文系并奋力考研。于曲略得,今又制曲数种,深感先生灵佑,聊以慰藉。余方转志编剧一行,技力犹弱,自入国戏得以多方请益、视界大开、启迪颇丰。入学伊始,深蒙导师谢柏梁教授拳拳厚爱、切切呵护。其治学有道、成果甚丰,课余常携同观摩实践、参与论坛,授吾以渔。吾之硕士毕业作品《双龙佩》受之数番审阅、屡建良策,不厌其烦、谆谆教导,终可一观。噫!师恩永铭!

        国戏是戏之国度,知音良多,始入校即遵嘱为戏文系师生同好者擫笛拍曲,余自用嗓力不从心后,能传之若干曲,亦甚欣慰。国戏是山岳,登高使望远;国戏是阔海,遨游使扬帆。外祖母在世常言:“站在家门口,眼望天安门”,乐哉吾之京都学旅,江浪逐锚也。象乐酬方,吾于昆曲犹谓情钟厚生。西子湖畔宝石山上,两载春秋寒暑练嗓不辍,为求声出裂帛、音动遏云。经年勤苦,乃集昆曲清工歌吟、粉墨串戏、擫笛击节、拍曲传艺、编剧写戏、制谱新篁、曲学传承等复合技能于一身,虽不尚精却能略备二三,虽则浅尝却未辄止。曾记得为彩串演出而刻苦练习,也难忘操办的数十场昆曲雅集与演出;余也曾为习曲而不辞辛劳、辗转奔波,也曾为诸多习唱昆曲的爱曲人士剖肝沥胆、倾囊相授;为昆曲而贻误商机,为昆曲而缩衣紧食。也许走过的那么多只为了今天能够为昆曲开始执笔,读研期间创作了昆曲大戏《阎惜娇》《双龙佩》《慕才记》《潘漠华》及折子戏《秦妇吟》《救赵元》《拷打提牢》等剧本,欣然而又怅惘。

        吾于昆曲颇有心得,宗旨立场认为习旧而不可俱缚陈套、承传而不可拘泥旧统,出新而不可弃旧、用新还需慎重思妥。曲学一事如宫调格律等且容另论,而剧目创作姑且先抒二言。其一是新创剧目的选择法。昆曲传至今尚留氍毹者不过四五百出,又精之简之,其实已难窥明清原貌,但仍能歌坛传咏亦为幸事。当今昆曲舞台新创剧目貌似红火,其灵魂却失质颇远、不容乐观,残存多少“昆曲性”亟该商榷。从旧剧目到新创剧目的过度,首先可以采取旧剧新编的方法,根据当代审美趋向而取舍编排,因其音乐模式与曲词的先范存在,故而不会偏太远,此谓整旧出新。其次可以采取模仿法创作,选取昆曲中优秀范本进行模仿练习,恰好似顺轨行步,但恐“老套、无新意”的指责批判,而此法却是学习昆曲本质的较好方法,但切忌逐表舍本。再次才是原创新剧目,可先做折子戏,此法谨慎为之,若不谙昆曲为何物者为之,恐唯有疑似混水尔。当今昆曲新创剧目最大之弊病在于任意阉割、随意妄造、裁贴拼凑、失格弃律,最大祸根在于未习先造、坑蒙拐骗、卖假装懂之徒为求业绩与经济利益而擅自恣意枉为。新创剧目不该是昆曲舞台的主力产品,传统剧目和成熟表演规范应是主流。而鉴于昆曲剧目一代少于一代,失传的速度快于传承的速度,昆曲新创剧目应该将重点着力于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舍弃一台大投资的新编剧目,将资源用于传统剧目的整理开发上,势必事半功倍,毕竟文字本、哪怕是有曲谱的大量剧目有待重生。

        有位戏剧名人说道:“戏剧是游戏”,言下之意是不必过分追求剧目本身的所谓主题立意,“主题思想”似乎是目前剧创必须讲究的,是牵着剧作者鼻孔的绳索。然昆曲则更多需要讲究完美的艺术性和高度的综合性,盲目追求“主题中心”和“矛盾冲突论”,势必引起创作的争议和误区。再引用一位前辈专家的教诲:以传统为创新,这是昆曲新创剧目的最佳选择。其二是曲牌写作的基本法。择牌恰当、文辞严谨、制谱规范乃是重中之重。当今做派有三错:一是乱点鸳谱、任意择牌;一是乱词瞎腔、借笛凑板;一是旧谱换字、弃声撇调。若三者兼之则谬戾更甚,虽有牌名,然则名存实亡。昆曲曲牌非千篇一律,各有其独立特性,其使用之场景、表达之情绪、适用之行当、唱腔之风格、组合之规律等各不尽同。昆曲曲牌写作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有效掌控曲牌格律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平衡守律与破格的关系和界线。曲牌写作中主要掌控六个要素:1、字位、词段、句段,此关系着谱曲板位问题;2、字声平仄与阴阳,此关系着行腔腔格问题;3、衬字合理性,此关系着唱腔板位、腔格与内容含义表达问题;4、字韵及韵脚声调,此关系着唱腔音乐听觉共鸣与句段结音走向问题;5、词性搭配与文辞属性,此关系着角色唱腔的乐感及叙事性和抒情性之有机结合问题;6、曲牌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此关系着整个剧本是否属于昆曲艺术性质、歌唱方式与速度、以及能否恰当表述戏剧情境和表达人物情感的问题。曲牌本身即是一种音乐体制,始以文字模式呈现,然终需转换成适应歌喉的曲子。是故当今昆曲剧目创作之要务乃是为成功写作曲牌把关掌脉。

        余寄深情于昆曲,昆曲亦回报着无尽的人生感悟。本曲稿集是近三年读研期间断续创作的昆曲习作,乃余昆曲剧本之开端拙笔,初将之辑集,未免疏漏失正。剧作亦尚稚嫩,未能尽意者比比。敝帚自珍之余,更期盼每一份珍贵的箴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