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绕家
□文/图 新报记者
东篱
http://s12/middle/49198f51x85e89771c92b&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这个“五一”,跟随贵州乡土文化社的脚步,走进了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一个叫白兴的绕家村寨。这次短暂的绕家之行,给我平淡的生命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感受。
旅人:东篱,新报特派记者
旅行目的:这次由贵州乡土文化社组织的绕家文化深度旅游,200多名网友报名,12人入选,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机会来之不易。这种文化深度旅游是最有意义的。
http://s7/middle/49198f51x73ca766c3ef6&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看到身着盛装的绕家小朋友,我当然要合影一张作为纪念
http://s14/middle/49198f51x85e8a9e0300d&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这个欢迎横幅很有特点,材料是某品牌饮料纸箱
绕来绕去,最后绕到了这里
“组织这次活动,一是让大家感受当地的绕家文化,二是希望来自各行业的朋友能给村寨的发展提一些意见,”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黔山毛豆”介绍道。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河坝村白兴大寨。寨子不大,有170多户人家,都是瑶族,除了张姓、谢姓两户人,其他人家都姓杨。
刚进寨门,村里的孩子们穿着盛装,举着他们特制的横幅“欢迎贵阳朋友来到白兴”,敲锣打鼓迎了上来,伴随着贵州人都熟悉的“拦路酒”,一碗接一碗,只要是村民递过来的酒,你都得一口气干掉,酒量不好的朋友到了这里,恐怕是要栽跟头的。
“绕家人又叫‘夭家’,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几代人了,老一辈人说我们的祖先最早是从云南被官军赶过来的,绕来绕去,最后到了这里,”尽管有专家分析,最早的绕家人可能来自江西,但村支书杨万仁坚持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云南。
“官方的说法,包括龙山乡出版物《龙山情韵》等材料给出的说法是来自于江西,但白兴村的村民曾经在麻江县民委的支持下,做过宗族调查,去过云南,找到了宗族源地,而且把绕家人从云南到这里的足迹都理顺了。当时参与调查的领头人就是现在村里的‘世袭染匠’杨勋勇的父亲。”贵州乡土文化社的杨海雄认为绕家人来自云南的说法更可信,因为现在许多绕家纹样中的植物,比如芦荟,都是热带较常见的植物。
http://s16/middle/49198f51x85e8bde7574f&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静谧的饶家村寨
“打保寨”不是寨,是个节日
吃完午饭,杨支书领着我们走乡窜寨,边走边给我们摆各个村寨的龙门阵。
“每年农历七月的虎场日,是‘打保寨’,在这一天,村里各家各户的火都要灭掉,不能有一点火星儿。村里每家按人头出一块钱、一升米,凑得的钱用来买一只鸡、一只鸭、一个猪头,以及刀头(其实就是猪肉块),请鬼师做法。然后,40岁以下的人在家里吃头天准备好的东西,而40岁以上的村民,要到大枫树(村里的神树)底下,统一生火做饭。结束以后,再到附近的龙姓寨子去引火种,下一年村里各家各户的火种都从这里取。”走到村口的神树旁边的一块空地上,杨支书给我们介绍起村里的“打保寨”。
寨子里的房子都是木房,而且每间木房隔得很近,天气干燥的时候可能存在火灾的隐患。“打保寨”的意义显然不是单纯为了“打平伙”,更多的意义在于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
走到寨子的一个路口,杨支书突然停下脚步,“这里是我们埋缸的地方。每年‘打保寨’这天,除了要‘灭火’,还要举行一个仪式,打开埋在村里的三口缸,看看里面的水剩多少,有没有干。如果干了,意味着可能会有火警发生。结束之后,再把缸里的水添满,埋进土里,等到来年这个时候再打开。”
在寨子的一个堡坎旁边,白兴大寨消防组长杨万贵又给我们摆谈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说,寨子里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火,但每次大火烧到这里就会熄掉,不会继续蔓延,“有一次火势很大,烧到这里,把这个房子楼梯上吊的锄头把烧没了,但是就没烧到房子。”杨组长指着对面那间两层高的木屋,给我们描述当时的情况。
http://s12/middle/49198f51x85e8c830e41b&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他们在干什么?接着看就知道了
醉在绕家人的热情里
在寨子里逛了一下午,大家都是饥肠辘辘,等着品尝绕家人的美酒美食。
晚饭前,寨子里的小朋友给我们表演了一段板凳舞,她们拿着两张小板凳,有节奏地互相撞击,在板凳撞击的同时,脚也往地上冲,发出整齐欢快的响声。有人忍不住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板凳舞的余兴未消,一桌丰盛的绕家菜肴就端上了桌,腊肉炒豆腐、酸汤菜、炒鸡蛋……每道菜都很有特色,而且都没有放味精。尤其是他们自己做的豆腐,口感很好、也很劲道,这是城里绝对吃不到的,在这里隆重推荐一下。
酒过三巡,孩子们拎着酒壶上来敬酒,延续早上的风格,一碗接一碗,很快有人招架不住了,见碗就往屋子外面躲,有的“小酒量”甚至被小朋友追得满寨子乱跑,惹得众人一阵哄笑。有个“小酒量”打肿脸充“大酒量”,冲着小朋友们喊:“来,哥哥给你们讲故事!”试图转移小朋友的“火力”,听到有人“主动投案”,小朋友们端着酒壶酒碗纷至沓来,“故事会”的现场氛围,一时风光无匹。最后的结果是:成功地吸引了小朋友,也成功地放翻了自己。
第二天,所有在场的知情人士热情主动地跑来告诉我同一个秘密:昨天晚上有人拉风得很嘞,喝醉了还到处追着小朋友要酒。
后来,我知道了他们口中的那个人,就是我。
http://s5/middle/49198f51x73ca7d45d414&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杨勋勇给大家演示“枫染”及其作品
枫染、刺绣,见证了绕家人的历史
绕家人的传统手工艺很有特色,尤其是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枫染,这是绕家人迁徙生活的写照。第二天早上,我们先到了寨子里“世袭染匠”杨勋勇的家里。
寨子里现在只有他一个染匠,“从种棉花、纺纱、织布、磨布、绘图、上枫油、染布、刮去枫油,整个枫染过程需要1年,”杨勋勇边介绍边演示着。
寨子里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染匠,必须是由上一辈的染匠亲自指定。杨勋勇的手艺就是从父亲那里承袭的,我们问他什么时候传给他的儿子,他却一脸无奈,说没这个必要了。他说,因为没多少收入,村里已没多少人从事枫染了。
除了枫染,刺绣也是绕家人的传统特色。龙四妹今年39岁,是村里有名的刺绣能手,有20多年的绕家手工艺刺绣的制作经验。在龙四妹展示的绣品上,我们看到许多类似蛇、鸡、鱼鳅菜、绕家花的图案,相当精致。绕家花,在绕家话里叫“o
ou nie”和“o mei ban”,它的草根是绕家人在迁徙中的充饥物之一,所以很多服饰上都有这样的图案。
离开龙四妹家,吃过午饭,这次的绕家文化之旅也告结束。和来到这个小村寨的时候一样,寨子里的老老少少又端上米酒,送别我们。
车子行驶了好长一段,突然车里有人说了一句:孩子们在后面。往车后一看,一群孩子哭着在追我们的车。这些孩子刚才敬完酒后马上就跑到寨门外路旁等着,等着我们的车经过这里,和我们道别。车已经行驶到了山脚下,看见他们还在追。车停下,门打开,我们和孩子们抱着哭成了一团。
短短不到两天的相处,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热情和淳朴。这或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http://s8/middle/49198f51x85e8ee861a37&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在刺绣的龙四妹
http://s7/middle/49198f51x85e8ec2a4676&690绕家(官方版本)" TITLE="认识 绕家(官方版本)" />
考考你的眼力,这上面绣的“姊妹”二字你找得到吗?
更惊奇的是绣这条腰带的龙四妹,其实并不识字
探路:
河坝村位于黔东南麻江县龙山乡,距龙山乡政府驻地7公里,距麻江县城32公里。
如果从贵阳坐车前往,可先坐贵阳到麻江的大巴,每天的10:00、12:30、14:30和17:00共有4班车发往麻江,平时票价41元,春运期间票价50元。到达麻江汽车站后,购买麻江至蒲席塘的车票在新路口下车,票价8元,此段中巴客满发车,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历程36公里。到达新路口后,可以选择步行前去村里,也可以等候16:00左右从凯里发来经新路口去到河坝的中巴车,票价2元。
如果组团驱车前往,建议从贵阳上高速后,到麻江县下司镇出口下高速,经下司——龙山——新路口——河坝路段到达社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