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共享精华 |
时光转瞬即逝。一年前,王桂江对我说:来重庆吧,对于有理想的摄影人来说,这里有一片天地!10月1日,离开了广州那个温暖的安乐窝来到这个火辣辣的直辖市,整整一年,亲眼目睹了一场近年来中国报业少有的轰轰烈烈的大战,亲身体验了一个视觉中心在重庆报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及视觉概念在与传统报业观念的冲突与无奈。一年间,商报进行了两次改版,晨报也不惜重金改版,以前毫无形态可言的报纸都相继成立了视觉中心、有了自己的视觉语言,重庆报纸的脸面明显漂亮了许多。随着商报被并入日报集团,王桂江说,走吧,这里的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在离开重庆这片热土之前,严重睡眠不足的我还是想留下几句,就当是年终总结吧。
视觉首次成为进攻的利器
全国最年轻、装备最好的摄影部的诞生
一套完善的报纸视觉管理体系的形成
从时报的出走与进入商报的使命
去年6月,柳祖源在北京与当时还在《新京报》任职的王桂江设计时报未来时,大家一拍即合、热血沸腾,一个先进的视觉理念的形成就在那个时候;而这个视觉理念能在重庆实施并大行其道,除了王桂江的执著和勤劳以外,还得感谢当时时报先进理念和所提供的平台。那天同几位已经离开时报的元老们聊天,大家回想当初创刊时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发出无限感慨,一年前的那些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终生难忘的。可以说,柳祖源当时是找对人了,时报能走到今天是当时留下的架构仍在起作用。一年里时报人事风云变幻,当初时报创业老总们一个个离开了,我们只是这个大流中的一员,关于我们的离开,当时众说纷纭,只能说,时报的氛围不适合我们这些职业新闻人吧。
半年间,视觉在同城中的一枝独秀让那些夜班老总们跃跃欲试,他们忘记“专业的人该干专业的事”了;于是,再也没有了开报之初用图的话语权,每天一期的视觉改为每周一期,也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撤,图编们往往为用一张图片得费尽口舌,而华商人的固执也是王桂江等没有能力改变的。3月底提出离开的我们在老柳和老张的不舍声中,听从了建议以休假的方式让大家慢慢接受这一事实(此间出了错图事件,某些人借此说王桂江的离开是开除或引咎辞职),当然了,休假期间的工资也是一分未发。
至于选择商报,是因为我们深知,只要我们一离开,时报的视觉形态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被毁(果然,离开后的不久,时报视觉中心被撤),只有让同城有媒体能与之抗衡,王桂江苦心经营的报纸形态才能维系下来。于是,我们放弃了回《新京报》的机会,按照国际惯例(同城跳槽,三个月入职),“享受”了三个月的无薪假期后,我们才回到重庆进入了《重庆商报》。
商报的三个月又让我们体会到销烟的味道,在这里我们得夸夸商报老总们的职业化精神了,郭汉江的一言九鼎使视觉在商报身上的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职业新闻人的真正的支持和理解,夜班编辑与图片编辑们的合作精神让商报从七月份开始形象大变。视觉让商报的版式语言更丰富,图片也上了一个台阶。很快,七月份市调报告一出来,商报一改上个月落后第一名时报10%以上的分数,当月在版式和图片上跃居第一。令人欣慰的是,从时报得到的信息是,时报也因此更加重视图片的使用了。经过三个月的巩固,商报在版式上更加成熟稳定,而图片使用也有了章法,而重庆大环境上对视觉的重视更让我们觉得放心,可以说,我们在重庆的使命已经完成,是时候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