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央视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http://s16/mw690/001kZBm0gy6Gst9csgvff&690
一再推迟的《出彩中国人》终于今晚八点在CCTV1播出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中国达人秀》的央视版。之前,《中国好歌曲》已经在CCTV3播出了,同样,明眼人一眼也能看出这是《中国好声音》的央视版。
央视这是怎么了?如此赤裸裸地引进地方台的成功节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央视放下身段?又到底是谁让央视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最近,一批海外引进的电视节目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它们的成功又引发了一个古老的争论——海外节目的引进会不会抑制本土文化的原创?
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若干年前,电视台没有引进,请问,您的原创在哪里?
恰恰相反,在当下的中国,引进不但不抑制、反而促进原创,这样的例子真是比比皆是:汽车、高铁、手机、飞机……
我们还是回到电视吧,粗略地分,一台节目大约可以分为创意和制作两部分。而海外节目的引进已经大大促进了中国电视的制作水平。
《中国达人秀》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达人秀》是上海的一家传媒公司从英国引进的,引进的同时获得了一个制作宝典,宝典对制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用多少台摄像机,几台对演员、几台对评委、几台对观众都有明确的规定。
一开始,中方人员对这个宝典不以为然,就像中国的厨师对德国式的实验室般的厨房不以为然一般,心想自己干电视半辈子,难道不知道怎样放摄像机,还需要你的规定?后来一比较,服了!因为奇怪的是,按照它的宝典,制作出来的节目就是好看。
无独有偶,湖南卫视引进的《爸爸去哪儿》也有一个制作宝典,也规定了多少台摄像机。这次湖南卫视不抵抗了,乖乖地按宝典去做。尝到甜头的上海那家公司在《达人秀》一炮走红后,自觉地把制作宝典应用到《中国好声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引进节目已经让中国真人秀类的制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要说,引进促进原创的最主要机制当属竞争。
还记得中国电影吗?当年好莱坞的大片一度让中国电影重回石器时代,可是现在呢?一部矮穷矬的《泰囧》就把高富帅的好莱坞打得找不着北。这就是竞争的结果。
你听说过《中国好歌曲》和《出彩中国人》吗?这是央视版的《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如此赤裸裸地引进地方台的成功节目,我要是央视的领导,我出门都不要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央视如此放低身段?又是谁让央视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答案两个字:竞争。
按照我的观点,要想进一步提高中国电视的水平,还需要更多的引进、更多的竞争。有传闻说《纸牌屋》已经获准在中国播出,这绝对是英明的决策!因为同样的道理,如果海外电视剧能够开放,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很快会大踏步前进。
其实,要解决春晚的问题可以开同一个方子:某个地方台到国外去引进一档大型晚会,只要它能够在大年三十成功播出,你看央视的春晚会不会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