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1314”根本不是王朔写的

(2014-01-03 06:36:24)

《走过1314》根本不是王朔写的



好多年前,一位资深的高三语文老师无意中透露这样一个秘诀:他让学生高考写作文的时候多编造“名人名言”。他还传授了这样的“诀窍”:要用短句,语法上多用倒装句,不要很通顺、甚至可以有点语法毛病;编外国人的名言要有翻译感。比如,写诚信的作文,可以这样开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诚实而有信,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都是绝不可或缺的素质。

 

当然,托尔斯泰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是不成想,这样的秘诀现如今已经变成了世人皆知的秘密,今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就被网友发现全篇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名言。

 

学生靠编造名人名言提高作文分数仅仅是当今“消费名人”的一个方面。2008年我就发表了一篇进入消费名人时代的文章,五年过去了,蓦然回首,我发现中国进入了消费名人的新阶段。

 

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式更多样。当年以“断章取义”式最常见,其模式不外乎是某个学者提出某个说法,其中的部分被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媒体记者捕捉到,局部立即被放大,加上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借助网络媒体的巨大威力,它就能迅速发酵、升温。

 

如果说上面的方式是捕风捉影,那至少还有风和影,现在则干脆多了,从编造假博客到编造假微信,从为死去的名人编造假名言到为活着的人编造假评论。

 

第二,手段更娴熟了。最近易中天先生专门辟谣说,微信上标明易中天的公众账号,只有一个是他授权的,其他都是假冒的。我进去看了一家,第一篇“文章”就是颇具吸引力的《如何成为亿万富翁》,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是一则广告。仔细分析,这个广告的手法相当高明,先用易中天把你骗进来,再用亿万富翁把你吸引住。这种赤裸裸的侵权行为,难怪易先生要“保留起诉的权利”。

 

段子文化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名人推波助澜。段子是传播泛娱乐化的一种表现,这一趋势在美国早就出现了,中国则刚刚兴起。段子是一种以幽默、调侃的方式表达某种情感,由于既幽默又情绪,它的传播力特别强大。帮“汪峰上头条”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名人的段子。

 

经年累月以王朔的名义在假冒的王朔的博客上写文章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段子、一种长段子,这两天假王朔的“走过1314”在媒体上疯转,让许多人上当。即使你得知这不是王朔本人写的,你也会哈哈一乐。

 

所以,“消费名人”的说法不准确,最多是消遣,因为这种消费是免费的。

 

所以,老油条王朔不会对1314说三道四;至于易中天,大概也只会保留权利而已。



后记:哈佛大学发日前表声明,哈佛大学的校训都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伪校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