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文:缺少的也许是国际视野

(2007-09-10 18:12:28)
标签:

影评/乐评

娱乐评论系列

姜文:缺少的也许是国际视野

姜文:缺少的也许是国际视野

 

 

 

 

国与世界的关系可能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纷繁复杂过:一方面中国制造遍布全世界、一方面又招致许多批评与指责;一方面西方媒体出现持续不退的中国热、一方面依然存在对中国的巨大误解;一方面中国威胁的论调从来没有消失过、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老外前赴后继奔赴中国。怎样从这众多的矛盾现象中看出本质,尤其重要的是,怎样从中窥视出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姜文的太阳再一次没能升起,如果单纯从一个电影是否在一个电影节上获奖来说,它更多的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可是如果我们把姜文、以及姜文代表的中国电影人放在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背景来看,我的回答是:姜文,你缺少的也许是国际视野。

谈到国际视野、或者中西交融,许多人可能会想到李安,不过,我更愿意拿贾樟柯说事。贾樟柯这次低调地很有用地收获了一个《无用》,从媒体披露的情节看,电影采用了“广州-巴黎-汾阳”这样一个三段式结构,这个结构有很明显的上一轮获奖电影《通天塔》、《撞车》多文化比较的痕迹,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它确实管了用了。

我说的国际视野当然不是一味的几个不同文化的片段简单拼接,而是能够跳到远处、站在高处看问题的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我更推崇《三峡好人》,影片集中了摧毁与重建、离乡与家园、寻找与失落、坚持与放弃、秩序与混乱、发展与停滞等等众多的矛盾与冲突。故事尽管发生在三峡小城,但是这些矛盾哪一个不是国际视野中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首先是因为中国在变。姜文在出征威尼斯之前接受新浪网的视频采访中有两次“相对粗暴”地打断记者提问,一次是问姜文关不关心票房,他回答说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发行;一次问今天的电影环境和七年前是否有变化,姜文先是明知故问了一句“你什么意思吧”,然后回答说没变。

反正姜文是“变”了,这是所有媒体的一个共同发现:姜文变得和蔼可亲了,而且还反复强调以前的姜文只是他演的“姜文”。不过所有的媒体又都知道,姜文的这些变化不过是为了推销他的电影,因此上述两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没有谁比姜文更关心太阳的票房、以及今天的电影环境与七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姜文此番种种表现的背后恰恰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紧张和不安。

因此,姜文最应该改变的不是对媒体的态度,如果你是想讨好西方的评委,那么,你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视野。中国的读者不要过分地夸大张艺谋作为主席的作用,更何况张导评价《色戒》是一部“最完美”的电影,而评价《太阳》是“姜文最用心的一部电影”。

完美前面还要加个最字,这让我突然想起,《英雄》、《四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来就是因《卧虎藏龙》而生,与其说《色戒》是最完美的电影,不如说李安是最完美的老师。因此我的推测是,张导本人也在把加强国际视野作为自己下一步电影的头等大事来抓,因为下一部电影不可能再是武侠片了,那么拍什么呢?张导正在最完美的《色戒》中寻找答案呢。

相关文章:

 

1. 姜文的女儿和我儿子的故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87b20010009vc.html

 

2. 拯救大陆男演员,从提高国际知名度说起(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87b20010008bw.html

 

3. 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100倍(http://blog.sina.com.cn/u/49187b200100087w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