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中国酒文化,可算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本人生性好酒,一度非常痴迷,十年前听医生一言,终于还是戒掉了。现在偶尔饮之,也仅应酬罢了。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絮叨一下,与博友共品酒香。
先谈认识吧。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醉酒诗
以唐代李白为首的醉酒诗人,更是把中国的酒文化发展到了极至。信手找了几句,以飨博友。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苏轼《和陶渊明〈饮酒〉》
“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
劝酒令
酒,自古以来,久兴不衰。在中国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大凡红白喜事、聚会宴请、佳节喜庆等,没有酒,就不体面,也不热闹。一桌人凑在一块,能否尽兴,就看酒瓶子空了几个。本人游离于官场边缘,也偶入酒席,各类饮酒者都曾见过。而五花八门的劝酒令则更是精彩,可算得上是酒文化最直白的演绎了,让你欲罢不能,不喝都不行。每逢酒话,偶必记之。各个地方的劝酒令也不尽相同。以下都是常见常用的,大家以后遇到应酬,也可以灵活用之。
对饮篇
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一杯。
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顺口篇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数字篇
一两二两漱漱口,
三两四两不算酒,
五两六两扶墙走,
七两八两还在吼。
煽动篇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实用篇
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樽。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 (请下海者喝一杯)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 (好酒量,喝一杯)
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
(自饮一杯)
能喝多少是多少,喝多喝少都喝好。 (广州人不劝酒)
疯狂篇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感情铁不铁?
铁! 那就不怕胃出血!
感情深不深?
深! 那就不怕打吊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