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湖广会馆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申报中)、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河畔的古东水门一侧,占地近万平方米,由高墙环绕的三大会馆组成,即禹王宫、齐安公所、广东公所等,总称湖广会馆。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系外籍官绅士商集资兴建的驻渝(重庆)工商行帮机构。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错落有致,殿宇巍峨壮观,造型古朴典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湖广会馆,是整个会馆古建筑的总称。楼额匾刻“禹王宫”三大字,门前分峙铁狮各一。禹王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二十六年《巴县志》载:“禹王宫,在东水门内,即湖广会馆”。清康熙年间又建广东会馆(广东公所)于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再建湖北古齐安郡籍会馆“齐安公所”并统称湖广会馆,曾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光绪十五年(1889)维修葺缮,形成今之规模。
重庆城市的超速发展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人口大迁徙密不可分。人口大迁徙之后,使寓居重庆的外籍人口陡增,客观上有建立维护同乡利益,保护工商行帮正常往来组织的需求,会馆的建立也便于当地政府的管理,官、绅、民三者意志合一,故出现了重庆会馆林立的局面。当时会馆作用和形成的势力之大,历届官家均不敢小视,凡重大政策出台前,总是先垂询于他们的意见。而今这庞大的湖广会馆建筑实物,正是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见证,是研究重庆地方史的实物资料。
在这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上,既沿袭了华南、安徽、湖北、湖南及江南一带的典型建筑风格,同时也融合了重庆及四川传统建筑风格和手法,结合重庆山地特点,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依托山水,与东水门城门、城墙等建筑相互辉映,成为长江边一幅绚丽的画卷。湖广会馆是重庆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古建筑。
湖广会馆,是整个会馆古建筑的总称。两湖会馆又名禹王宫,考其名由与祭祀传说中的“禹王疏九州,使民得陆处”相关。原庙门侧门上刻“三江既奠,九州攸同”可以作证。加之两湖之地,江水之患尤甚,故有借禹王镇邪的意思,故它也是特定地理环境的文化现象之一。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上也饱含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的内容。绝非一种文化所能包容,故此会馆建筑又是多种文化的载体。广东公所的戏文雕刻更具特色,大殿卷棚檐下镂雕戏文撑拱上,刻鬼、神、人物似为《封神演义》内容,刻有清代官吏办案情节。额枋、穿枋上金碧辉煌的戏文故事成段、成组,细分涉及多个戏目,有商纣王摘星楼情节等。众多的戏剧雕刻,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民间雕刻工艺。


禹王宫大殿

许愿树及护身符

天地君亲师供桌

移民互相掺扶着远走他乡

官轿

战国乐女

看戏之场所

现场演奏古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