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屋
老屋,是我故乡的家。我的童年是在老屋度过的。现在每一次回到故乡,看到老屋,心里就会有很多回忆,关于老屋的,关于童年的,关于幸福的,关于酸楚的.......纷扰在一起,变成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老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起的,典型的农家房舍,北房四间,平顶。后山墙和东西山墙是红砖砌成,前山墙下砖上坯,白灰膏罩面。
房门开在堂屋,是两扇往里开的木门。进门东侧是老家各家都有的锅台,按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农家做饭、烧水都用它。小时候,妈妈做饭,我常常在一边看着,一边和妈妈说话。堂屋的门板上现在还有两个歪歪扭扭的字“工人”,那是妈妈做饭的时候,问我长大后要做什么,童年的我就用烧火棍在门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了我的理想——“工人”。那时候农民很穷,村里有个别上班的工人,是人人羡慕的,我的理想和我父母的理想就是我长大后能跳出农门,做一名能挣钱的工人。
堂屋的西侧是一间卧室。东侧也是一间卧室,再往里是储藏室,摆放着六七个大缸,是用来装粮食的。记得装过满满的小麦、小米,但小时候我却不明白为什么家里不怎么吃白面和小米,而是经常吃粗糙的玉米面。我向妈妈要白面馒头,妈妈说吃不起,我想自家的粮食为什么还吃不起,心里还埋怨妈妈舍不得让我吃。后来我懂事了,才一一明白了妈妈的话。那时候为了建老屋,家里欠下了债,要粜粮食换钱还债。因为粮食价格很低,要几年的粮食才能还完债务。就这样,一缸缸的小麦和小米就卖给了人家。
建老屋时,为了省钱,爸爸妈妈没有买沙子,而是自己到村外的河边去自己挖。想要挖到优质的沙子,就要在河岸边挖洞,人钻到洞里面去挖。一次妈妈刚走出洞口,洞就坍塌了,那次历险给妈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每每说起建老屋的艰辛,话语中就充满了感慨。老屋也因为父母太多的付出而显得那样的沉重,那样的沧桑。
八十年代后期,老家又建起了新房子。搬家后,老屋闲置了。老屋老了,父母也老了,每次回故乡看父母,我都想去看看老屋,但我又不愿去看它。老屋,仿佛是一段历史站在那里,每当我走进它,它就把我带回到那个辛酸的回忆,但我不去看它,它也会走进我的梦里。好多次梦中我都回到了老屋,回到了童年。今天,我收拾一下纷繁的旧梦,结成这段文字,以告慰老屋,希望它留在文字中,不要再萦绕我的梦。
2008年4月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