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在矛盾里信仰,在音乐里修行
人生美妙,人生也苦短。面对周遭的生活,我们都是平凡的生命,面对短暂的人生,我们都是幸福的赌徒。什么能让我们更加快乐,什么能安抚我们的心灵。然而曾经无比自豪的精神家园正在模糊着道德底线,光鲜靓丽的大千世界,却没有了这颗心的立锥之地。这无路可逃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问题该如何解答?每当我沉思时,这些忧伤就会浮现出来,影子一般的挥之不去。40年来在音乐里也学习也创作,在生活中也享受也挣扎。这是不是我别无选择的宿命呢?我为什么还要选择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为什么还要选择在信仰的路上不停找寻呢?
音乐固然是我的谋生手段,但如果这就是我的终极目标的话,那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音乐哪?答案很简单,他也是我生命的形式。就我而言,是音乐先选择了我。我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是父亲带我走上音乐的道路,初学时我是那么的不情愿。然而,当我发现音乐中主动表达带给我的喜悦之后,我从被动的学习渐渐变成了主动的创造。从此就像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组队、写歌、演唱、直到在世界的舞台上自由抒发。不停的在反叛与创造,理想与过程之间轮回往复。我庆幸可以遇到音乐,这个既可以赖以生存又可以带给我快乐的活儿。
我一直相信修行是让生活变得更快乐、更真实的方法。而修行的的支点往往是一种信仰,我说的信仰是接近哲学意义的思想智慧,而不是僧团党棍的排除异己占山为王。
我信仰的启蒙应该来自小时候“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将我带入一个降妖除恶的神话世界的同时,也在我心中埋下了寻求真理的种子。长大后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人或事。要么充耳不闻,要么主动避开。再不就是与之理论抑或发狠,但是这些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太多的事我们看不清,放不下,明知魔障却又无力挽回。那么我们该如何平复我们的内心的痛苦哪?佛法中有很多智慧就是我一直告诫自己的方法。例如“境由心生”,说的就是你眼中的事物原本是你心里看法的反应。换句话说,如果换个角度观察呢,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而这幻想的“境”的本质又是不断变化的“无常”。或许那些曾经我们压在心上,为之痛苦不堪的巨石,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粒石子吧。或许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也恰恰是让我们体会“真实”本身难得的机缘吧?所以在我的字典里没有绝对的失败与成功,也没有绝对的渺小与强大。即使心里时刻充满了矛盾却从没有放弃对真理的渴求。
那么为什么要在音乐里修行哪?佛言“万法一法”当我们用智慧的双眼来关照事物的时候,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却有相同的本质,比如在我刚接到一个新作品的时候,不断的重复,枯燥的练习毫无美感。但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怀疑与不停的坚持之后,他终究会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创作一首作品的过程也是这样,他总在不断的否定与尝试之后,总在散乱的意向与昏沉的惰性里破茧而出。修行也是同理,在信仰的过程里我自认是不断的探求的,这些年无论阅读还是探访也接触了很多智慧的人,从柏林寺的一杯茶到纽约的洋和尚,从法鼓山的清净到那烂陀的荒凉。曾经神坛背后的光环逐渐变成真实的人和物,老实说退转、怀疑的念头经常会冒出来,即便在敬香的时候,我知道这一拜下去是谦虚是恭敬,可有时候我依旧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困惑不清。可又有什么不是在矛盾里成长呢?或许证悟真理的路只是比一首新作品的诞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吧?
我知道音乐的路还很远,修行的路也还很远,我不过是幸运的遇到了音乐,并由此收获了很朋友慷慨的支持。但我依旧是个平凡无奇的人,终日生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时而踌躇满志,时而胆怯怀疑,在矛盾重重的红尘里自以为是的仗义前行,至少看护好这颗心吧!即便他并不完美,但至少不会虚伪作态,即便他还有恨,也决不会恶意中伤。
我就这样在信仰的路上跌跌撞撞犹豫彷徨,但我坚信那唯一指引我的是智慧和善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