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书》列传第七十八  欧阳修传(摘录评注)

(2007-08-09 14:37:16)
标签:

宋书

欧阳修传

评注

赵目珍

分类: 随笔·杂谈

《宋书》列传第七十八  欧阳修传(摘录评注)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 (注:盖当时宋明理学未兴,一年轻寡妇若此,其实难得。欧公之幸,良有以也)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评:此比孟母若何?)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注:欧公《记旧本韩文后》一文于此甚详。)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评:以此知修与尹、梅之关系,《梅圣俞诗集序》、《论尹师鲁墓志》等文可做参证。)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评:《与高司谏书》于此甚详,其文詈骂奸人,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情感迸发。虽遭贬谪,亦实痛快。该书盖以气愤使然,情之所至,不避嫌语,及“今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是也。)

    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评:以此知修之为人。)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修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评:以此知修之处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评:此发历来帝王当如何识“朋”、用“朋”千古之音也。)

    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 (评:盖欧公之名非只文名,欧公之名亦非只在宋尔。以此知其影响。)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评:此言欧公革除文风旧习,然事之不易,犹且可知。)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注:欧公一生曾三遭贬谪),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评:王荆公虽识之于欧公,然政见不同,故有此行径。古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诚是也。)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评:欧公性情,可见一斑。)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评:欧公之文名,绝非虚扬,捻二三文一读便知。考苏轼《居士集序》亦有“其言简而明…故天下翕然师尊之”之语,此传之说当本此)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脩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注:此皆“唐宋八大家”之列,欧公之目,真如炬也。王荆公名亦在此,可证上文)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评:以此知修之为人、处事。)
  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注:语见苏轼《居士集序》,序在《欧阳永叔集》(上) 商务印书馆  1936年2月初版)识者以为知言。(评:东坡公言“论大道似韩愈”,尤为精切;其“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予尚未读及欧公《五代史》,不敢妄言;至其“诗赋似李白”,予以为不妥,欧公虽崇太白,亦多仿其体,然诗于太白,诚不及耳)

    论曰: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评:言虽有过,但此二人之力,皆非他人可比)。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家庭影响(备思考)

▽  宋人胡柯撰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参见《欧阳永叔集》上商务印书馆  1936年2月初版)摘录:  

真宗景德四年丁未(1007),六月二十一日寅时,公生。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是岁,郑公(欧父曾封郑国公)终…公母夫人郑氏,年方二十九,携公往依之(公叔父晔)。家于随。

天圣九年辛未(1031),胥公许以女妻公。

明道二年癸酉(1033),夫人胥氏卒。时生子未逾月。

景祐元年甲戌(1034),是岁,再娶谏议大夫杨公女。

景祐二年己亥(1035),九月,夫人杨氏卒。

景祐四年丁丑(1037),三月,娶薛简肃公奎女。是夏叔父都官卒。

宝元元年戊寅(1038),是岁,胥夫人所生子夭。

康定元年庚辰(1040),是岁,子发生。

庆历五年乙酉(1045),是岁,子奕生。

庆历七年丁亥(1047),是岁,子棐生。

皇祐元年己丑(1049),是岁,子辩生。

皇祐四年庚辰(1052),三月壬戌,丁母夫人忧。

治平四年丁未(1067),三月,第三子棐登进士。

熙宁四年辛亥(1071),六月甲子,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熙宁五年壬子(1072),闰七月庚午,公薨。年六十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