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札记15
(2009-09-17 15:55:23)
标签:
楚庄王阿色王安森屋文化 |
分类: 角落札记 |
宅
记得小时候,只要我妈一眼没看住,我就出去疯
每天都是飞檐走壁、高来高去
一到放暑假,俺娘就把俺锁在最里边的一个房间
从我的屋到最外边的门一共有三道,层层落锁……
即使是这样,依然深阁难锁我春心
自己坐在六楼的窗台上,叠纸飞机往下扔
最多的时候,一下午叠了三百多架
从上面放眼望去
好像撒了一地头皮屑,蔚为壮观
现在
自由了,没人管了
俺却再也没有出去野的欲望和冲动了
无论怎么调动,也激发不出主观能动性
上上个周末,竟然睡了一圈儿
Aimer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月至中秋,天高云淡
机缘巧合,和失散多年的古人重逢
对爷说——
“你这个上海小开,基因还是不错的,不过做情人满分,做老公零分”
说起来很有趣
法语的“情人”念“Aimer”
发音很像汉语的“爱么”
爱么?
不知道
倏忽想起多年前,看的法国片《情人》
有种让人哽咽的痛
男主角迷茫的神情,颤动的嘴唇,胆怯的动作,演绎着都市里一群人的悲哀
影片的最后
“他”拘谨而试探的把手指向JANE MARCH皮箱移动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孤独的人
班仲升
读《汉书》
记载班超出任西域都护使,带着36个哥们儿干掉了300个匈奴人
然后用收编来的一千多鄯善国的杂牌军打服了那些不服的西域诸国
大丈夫要做就要做这样的事!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鸠山走着瞧
日本的老大又换了,新任的“内阁五虎”被大陆描述成“知华派”
于是很多人又天真起来了,认为中日关系又能进入“田中角荣”时代了
看清楚了您,是“知华”不是“亲华”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不用煽动,属于“世仇”
袁腾飞说日本、韩国、越南是一群“走丢了的孙子”
一点没错
去看看《日本皇国史》
你会读到这么一段话——
日本建国于公元前660年(大约是齐桓公的年代)
是天照大神委派自己的孙子来建立日本神国的
也不知道这个孙子犯了什么错,被扔到这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地方
几百万人进化到公元1500年(大约是咱们明朝的时候)
这群孙子的孙子成年身高都没超过1米55(官方数据,非我信口)
进化到明治那一辈儿,身高长了,情分却薄了
开始孙子打爷爷
斗转星移,现在鸠山做了党魁,还是那句话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不用煽动,属于“世仇”
历史问题、入常问题、贸易问题……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时间能证明到底是“知华”还是“亲华”
仓廪实
在上海、北京生活过的人多少都有坐地铁的经历
那经历可以用精彩来形容
每每车一进站,在开车门的一刹那
无数百姓犹如非洲野人一般咆哮着往里死磕
偶尔能遇到像我一样有素质的人给老幼病残孕让个座
很多人就感慨
你瞧人日本、法国、新加坡……
别说抢座儿了,就是过马路,只要行人往马路上一站,两边的车自动就停下来给你让路,甭管有没有警察、红灯、摄像头
你这不废话么,全法国才6千万人、新加坡400万,日本多点儿1个亿(这国家比较贪玩)
中国呢,光一个河南省就干出1.2个亿
不具可比性
所以管仲当年对姜小白说的话没错——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再加一句——
人丁和而社会谐
江湖盛产女混子
老友要回上海了
临行前,我百年不遇的大发慈悲请她吃了盆烩面
ME:今天这顿我请了
TA:为什么?
ME:你不是要走了么,北方的习惯是‘接风饺子送行面’,我请你吧
TA沉吟了两秒钟吧(应该比这个时间短)
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及铃儿响叮当之势回了爷一句——
那是你们北方的规矩,我们是‘接风鲍鱼送行翅’!
ME:滚滚滚……
人不逾矩
饿50天才减8斤,正经吃饭才三天就长3斤。我擦……是不是人啊!神一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