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鲆:看大龄未红男作家怎样谈畅销书
标签:
杂谈 |
(本文系作者在《畅销书浅规则》新书发布会上的演讲,根据录音整理。小标题系作者所加。)
首先要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书本。
继《畅销书浅规则》之后,我将很快出版一本《图书营销浅规则》,在那本书里,我提到不适合做活动的时间段,包括中午12点,下午6点,以及早上9点——我们这次新书发布会正好是早上9点。当然这不是世图的责任,组委会这样安排,谁也没办法。但是我必须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时间,(笑声)许多人特别是媒体人,都是夜猫子,这时候根本起不来;而且,今天的北京,路上堵得令人发指,(笑声)天气冷到令人发指,空气坏到令人发指。(笑声)在这样严酷恶劣的情况下,我居然看到,现场来了这么多人,座位根本不够坐的,许多人都站着。身为作者,我感动得就要热泪盈眶了。(笑声)
造成这种盛况的原因,大概有两个:A,《畅销书浅规则》这本书实在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实用的书,所以能吸引来这么多的观众;(笑声)B,作者人缘不错,所以能有许多人来捧场。(笑声)这两个答案,你们觉得哪个是正确的?A?还是B?都对,也都不对。没错,没错,刚才那位美女说了,我们还可以多选嘛。(大笑)
1.新书发布会为什么没有请大佬助阵
通常做新书发布会,需要请那么一两位大佬来捧场助阵。本来我们也有这个准备,但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还是不请了。倒不是请不来,看看我这个腰封,上面有20位名出版人捧场,找一两个并不难。
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得知新书发布会作者发言环节居然只有30分钟,这怎么够用嘛!(笑声)身为一个话痨,我无比珍惜我能够说话的机会,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让给别人。(大笑)
第二个原因,大佬们如果来了,这个发布会就会变得很正经了。大佬们十有八九会说这些捧场的话: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笑声),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笑声),
这是一部能够进入出版史的作品(笑声),
李鲆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完成这部巨著的(笑声),
这是李鲆一生的巅峰之作,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笑声),
不买这本书,你就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笑声),
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笑吗?
是的,这些话都很耳熟。你们这几天应该是参加了N个新书发布会,估计每个新书发布会上都能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
所谓大佬 ,就是出来捧场的。他们一定会说好话——虽然这些好话未必是假的,但是听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大佬们只会说好话,他们一定不会说:
你李鲆一个没有写过畅销书的三流作家,(笑声)一个没有编过畅销书甚至没有正经当过出版编辑的人,凭什么来讲“畅销书浅规则”?照你的“浅规则”去做,就能制作出畅销书来吗?
我相信,这才是大家深藏于内心的问题(笑声),是你们碍于情面、不好意思问出来的问题,对不对(笑声)?但这却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今天这个发布会的核心问题。
好,现在让我们进入主题。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
三流作家何以谈畅销书(笑声)。
在进入主题之前,请各位关注我的微博 @图书商报李鲆,并随时发布微博和我互动。平时有什么事也可以到微博上找我。
2.大龄未红男作家应该做何选择?
还是要讲个八卦。昨天晚上跟一些出版界的朋友吃饭,谈起这本书,有人问:“李哥,这是你的第四本书了吧?”我当时很不爽地回答:“错,是第十本。”看到他惊诧的眼神,我在瞬间就深深地后悔了。
是吧?你们说,一个所谓作家,写了十本书还没有红,他得写得有多!烂!啊(大笑)!
身为一个大龄未红男作家(笑声),摆在我面前的,无非是三条道路:第一条,认识到自己没有什么写作天分,吃不了这碗饭,从此罢笔不写;第二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坚持写下去,说不定哪天天上就会掉个大馅饼;第三条,一边坚持去写,一边去观察畅销书,了解畅销书的相关规律和细节,学以致用。
身为一个集聪明、勤奋、执着等美德于一身的人(笑声),你们觉得,我会如何选择?没错,是第三条。
也就是说,《畅销书浅规则》是我写作的副产品。
(强行植入一段广告:《畅销书浅规则》,当当有售,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3171017)
当然这么说也未必太简单化了一些。能写《畅销书浅规则》,也得益于我的工作。
我去年去了《中国图书商报》,开始做《中国编客》专刊,并且组织了一个叫“编客学堂”的培训活动,有幸结识了许多知名出版人,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顶尖级的出版大家,向他们学习了许多先进、实用的出版理念。
在做编客的策划时,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解决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我相信,我在写作和出版时遇到的困境,也一定是绝大多数一线出版编辑们面临的困境;我过不去的坎,也会是绝大数一线出版编辑的障碍;解决了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绝大多数一线编辑的问题。编客是一个月做一期,于是我差不多也就是用一个月时间,理出一个问题,遍访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开始我有点忐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是正确。做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出来了。几乎每期编客出版,就有许多人过来要电子版;许多出版社会把当期的编客复印了,发给编辑们,人手一份学习,这里面就包括接力出版社白冰先生;我们的孙月沐社长,也特别批示过某几期编客做得很好,要求商报头版做导读。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时,还特意让我把某期的策划当论文报送。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我把这事儿给耽误了,辜负了他的美意。
我特别受鼓舞的一次,是去长江文艺出版社见金丽红老师,跟她谈来“编客学堂”授课的事,当时我特意带了一份《中国编客》给她,想征求她对编客的意见。没想到她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来一撂报纸,全是《中国编客》,说:“你看,我都保留着。做得很好。”当时我简直有点受宠若惊。然后,我问她编客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她说,照目前的思路去做,就能做好。金老师还说了些很过誉的话,比如,编客填补了出版类报纸期刊的空白,在有《中国编客》之前,从来没有哪份报纸期刊像编客一样,能针对一线编辑的实际,提供如此实操性强的内容。这让我顿时信心大增,也更明确了方向。我并不是个特别有自信的,我需要从别人的肯定和鼓励中汲取力量。
又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并写了些新的内容,对旧内容做了修订,才有了现在这本书。
4.《畅销书浅规则》的四个特点
不好意思,还得接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笑声)。关于这本书,我应该说,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营销视角。传统出版编辑更多地关注内容,营销视角将是有益的补充。甚至可以说,营销是未来书业最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
第三,
第四,
5.为什么叫“浅”规则而不是“潜”规则
关于这个书名,为什么要叫《畅销书浅规则》而不是“潜”规则,我想说的就是,这是一些浅显的规则,是一看就能懂、学了就能用的规则,是出版人应该了解的规则。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颇有些出版人是这样做了,但很少有人认真总结归纳它。而身为一个有总结癖的人,我乐于做这样的工作。
我们可以简单地以《畅销书浅规则》的封面为例,谈一下封面制作的浅规则: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颜色,选择暖色调永远没有错。畅销书封面颜色,应该是永远的红和白。
如果你不知道把书名放在什么位置,那么把书名往上放,黄金分割点位置,或稍偏上一点,永远没有错。放到其他地方,则需要理由。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字体,印刷体永远没有错。手写体只适合小众书或大家书。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字号,往大了做永远没有错。你甚至可以一本书封面的三分之二分用来放书名。
如果你不知道书名该不该变体,该不该折行,那么不要变体,不要折行,不会有大错。
这些都是浅规则。
6.一个恶俗腰封引发的惨案
接下来要说的是这个恶俗的腰封(笑声),我得声明,这个恶俗的腰封与出版社的口味无关,完全是我自己要求加上去的。甚至,本书本来没准备在世图出版,而我的前一家合作方就是因为坚决抵制这个腰封,最终大家不得不中止合作。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腰封上有“中国版《这书要卖100万》”这样吹牛逼的话(笑声),我要说的是,这就是腰封的功能,不管对腰封有多少诟病,腰封都是营销的利器。你得学会利用它。腰封就是要用来大声嚷嚷的,如果你用了腰封还含羞带怯(笑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干脆不要用好了。
腰封上应该放什么?简单地说,可以放那些你不好意思放在封面上的话,比如这句,“中国版《这书要卖100万》”,放在封面上,我会觉得脸红(笑声),但是放在腰封上,就无所谓了,反正书到手以后,腰封就是用来被扔掉的……(笑声)
在这个腰封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有20个人联袂推荐。我想问问大家,这20个人,你们认识几位?我可以严肃地告诉大家,凡是认识不到10位的,可以肯定你对出版界太陌生了。这些人,起码有一半,是响当当的出版大家,是业内顶尖级的人物。
有人在微博上说,这是史上最奢侈的腰封名人推荐,我要说的是,第一,它不是,《山楂树之恋》才是,那个腰封上用了各路名人,包括商界、演艺界、作家等,知名度大都超过我这个腰封上的人。出版人无论做得再好,知名度都无法和演艺界、商业人士相比。第二,我这个腰封,其实可以再奢侈点(笑声)。我本来是想穷凶极恶地来个百位知名出版人联袂推荐的。后来实在太忙,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只好作罢(笑声)。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人推荐。因为我不够自信嘛(笑声),我需要别人的肯定。微博上也有人说了,最牛逼的状态不是让多少大佬推荐,而是什么都不必放,自己出台就够了(笑声)。我还没达到这样的牛逼状态,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不过,从出版的专业角度来说,在腰封上放名人推荐,符合的是“诉诸权威”法则,在某个领域里的大佬们,说出来的话是让人信服的;而20位名人推荐,又基本符合“诉诸群众”法则,我们会下意识地考量一下,同时被20位名人骗到的可能性有多大(笑)。所以,用名人推荐,特别是大量的名人推荐,对于一本书的销售,还是有用的。当然,名人推荐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限于时间,今天没办法展开讲,大家可以去看书中相关内容。
7.20位名人推荐,都是自己写的吗?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20个人的推荐,都是他们写的吗?是真心实意的吗?在场的除了媒体人,基本都是出版业内人士吧?那么我需要明确地说,当你想找一位大家推荐时,给他一本书,让他看了去写几句推荐,这对他们太残忍了(笑)。你需要做的是,针对推荐人的情况,代他拟定推荐语,然后和书稿一起发他让他审定。这样,才是靠谱的做事态度。
具体到这本书,推荐语来源有三种:
第一种,是来自于推荐人的微博。我到一些出版社做过讲座,反响不错,当事人的微博上就会有反馈,我就把微博复制下来,整理,发给对方确认;
第二种,我跟推荐人有过交往,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我形成文字,发给对方确认;
第三种,我代拟的推荐语对方觉得不好,或者觉得捧得不够(笑声),于是自己亲自动手,写上一段。比如儒意文化的老总李国靖先生,我本来只需要五六句推荐语就够了,他却动笔写了好几百字,然后怕文字太多不好用,又给了我一个精简版的。他在推荐语里说,“产品设计才是第一营销”,让我马上有知己之感。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他。
8.这就是终极答案
说到现在,可以回答我们开场时的问题了。其实也不需要回答了,上面的讲述都是回答。这本书凝聚了我个人的经验教训,也是集体的智慧结晶。照着它去操作,你未必能制作出畅销书来——因为出版是一个很长的链条,某个环节有问题书就很难畅销。比如你书不错,但是发行铺不出去货,神仙也没办法——但是我可以保证,你不会把一本根本没有畅销潜质的书当成重点书浪费精力财力,也不会把一本本来很有畅销潜质的书给做死了。这,就是《畅销书浅规则》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不只是对出版编辑有益,对写作者也有实用价值。多懂一些相关的出版知识,对自己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我在书里写过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故事,他通过分析畅销书榜,规划自己的写作方向,最终使自己成为畅销书作家。他用了很长时间去观察《今日美国》的前50名畅销书榜,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第一,上榜的重要原因是作家的名字,也即知名度越高的作家越容易上榜;第二,每个图书类型都可以细分为次类型,比如惊悚小说可细分为法律惊悚、科技惊悚等;而每个次类型,通常会有三位著名作家上榜。随后,他惊喜地发现,在爱情故事这个领域居然还没有形成三巨头,只有一个人在写。他以自己太太家族的一个真实故事为蓝本,写出了《手札情缘》,一炮打响,由此跻身畅销书作家之列。
9.一边欢喜,一边遗憾
还是要感谢世图出版这本书,而且它基本上就是我当初设想的样子。简单、粗暴、甚至有点恶俗(笑声),但是它很醒目,而且很实用。我之前曾准备跟蜜蜂书店的张业宏先生合作,他说服我的条件是他亲自给我当责编。蜜蜂的出版品质有口兼碑,业宏兄又是非常专业的人士,可以修订我的疏漏之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比如业宏认为我的某些观点就错误的,要我修改。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于是后来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思路,按我的原稿出版,但是业宏在书边加上批注:编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编辑以为应该如何如何(笑声)。如果能按此思路操作的话,这将是一本很有趣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书。其实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甲是对的,乙也未必就是错。这世上原本可以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矛盾的,但都是正确的东西。如果能在一本书里体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正确,肯定是很有意义的。
可惜的是,最后业宏兄坚决不同意我加上这个腰封,他觉得太恶俗了。没错,我也觉得很恶俗(笑声),但这恶俗是有用的,所以也是必须的。我和业宏兄的根本性的分歧就在这里:他希望一本书低调而有品质,而我想要大声嚷嚷,想要抵达更多的人。我们都没有错,但是很难再妥协。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做事,需要沟通磨合,这太痛苦了。这个腰封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我对业宏说,这样吧,不如我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笑声)。我换一家能认同我的出版社合作。业宏最终很遗憾地答应了,但他说,他有时间了,还是会就这本书做一个批注本。我对这个批注本也十分期待。我相信,他对我一定会有很多启发。
感谢我的责任编辑王海峰,为这本书能赶上订货会加了许多班,付出了许多努力。他在编辑制作这本书时,不断地征求我的意见,使这本书最大可能地贴近我的设想。
10.一点不满,更多感谢
我对这本书唯一的不满,就是定价偏低了,严重影响我身为作者的版税收入(笑声)。
我当时希望这本书至少定价35,最好是42或者45,因为这本书基本上算是一本工具书,觉得有用的人,贵上十块八块也照买;觉得没用的人,你打对折他也不会买。所以我就是要有个高定价,你爱买不买(笑声)。但是郭力老师有她的考虑,她认为按印张算,29.80已经是偏高的价了,我理解的意思是,对读者不能下刀太狠(笑声)。不管怎么样吧,这个价格,对读者是个福利。我将来会出一个增订本,一定要穷凶极恶地把价格提上去(笑声),一定会很贵,所以现在买,还是占便宜的。嗯,我说的其实是一种营销策略,叫恐慌性营销,我们买的不是书,而是恐慌;就像那些房地产商一样,用涨价来吓唬我们,让我们赶快掏钱(笑声)。
最后,还是要特别感谢郭力老师。《畅销书浅规则》跟蜜蜂终止合作后,换了另一家出版公司,本来说是11月面市,结果拖了两个月,又出了意外。我记得是11月29号晚上得知消息,我就抓狂得整晚睡不好觉,第二天早上八九点吧,在上班路上,就给几位做出版的朋友发短信,咨询谁愿意出,谁能用一个月时间,赶在图书订货会前把书做出来。当时国防工业社的许总,理工社的秦庆瑞兄都说他们需要两个月,爱莫能助。郭总的回复是,上班后跟编辑、发行开个会讨论下,然后给我准信儿。她大概用了五个小时就决定说可做,这时我还没把书稿给她看,只是曾经到世图做过一个讲座,反响不错,她因此对我十分信任。当天下午我各种忙,晚上大家在线沟通到十一二点,我一直被郭总催着确定合同及各种细节。我是个急性子的人,经常是催着别人做事,结果遇到了一个比我性子还急的人(笑声),被人催着快快快,这种感觉,奇妙无比,简直就是一大爽。
11.一个植入广告,必须的
还有个细节要说一下。《畅销书浅规则》正式签出版合同是11月30号,也就是周五。然后我觉得心上一块大石落了下来,周五晚上一觉睡足,周六就突然开始想去写《图书营销浅规则》,然后就用了十天时间把《图书营销浅规则》的初稿写了出来。如果《畅销书浅规则》不落地,我就被卡住了,没办法写下一本书。所以,我对郭老师的感谢之情,无以言表。如果有可能,还会继续各方面的合作。
各位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今天已经两次提到《图书营销浅规则》,嗯,这是个植入广告(笑声)。《图书营销浅规则》是我针对当下图书营销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所写的一本书,应该会很快上市。敬请期待。
因为时间关系,就说到这里。以后大家要联系我,请找新浪微博上找@图书商报李鲆。
再次感谢大家。
2013年1月1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