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砭石与刮痧
王
敬
最近听一学生讲在网上看到了多篇引用我有关砭石与刮痧的文章,我在网上搜索“王敬刮痧砭石”发现有十多个网站转载或别人引用我在本报发表的论文“砭石与针刺是一回事吗?(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1月10日7版)”,还有对我上述文章进行商榷的,很热闹。近几年来有关砭石的学术著作有不少,很多人对有关刮痧与砭石的话题十分关注。“砭石与针刺是一回事吗?”一文中心表达的内容有三:一、砭石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治病方法;二、砭石疗法是一种有别于针刺疗法的独特外治法、砭针相同乃历史之误;;三、刮痧疗法是砭石疗法在当今的主要存在形式。
砭石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治病方法,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的古人就已经会用砭石治病了,这个观点没什么争议。
但有关砭石与针刺关系,历史上可谓谬论多多。其实就砭石与针刺疗法而言《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得非常清楚明白“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故导引按硚者,亦从中央出也。”
《黄帝内经》还特意强调“毒药(指药物)”是内治法,砭石、灸焫、微针(九针)是外治法。正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说:“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但到了东汉以后砭石就变成石针了,如许慎《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唐朝王冰注曰:“古者以砭石为针,故不举九针,但言砭石尔”。到了唐代,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云:“石,谓砭石,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黄帝内经》记载砭石是一种独特的外治法,但到了东汉砭石就变成石针了,到了唐代颜师古那里砭石就“其术绝矣”,这种观点长期以来还占主导地位。我在“砭石与针刺是一回事吗?”一文中从文献、考古等方面论述的第二个观点为砭石疗法是一种有别于针刺疗法的独特外治法,砭针相同乃历史之误。这个观点发表以来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都是支持并被引用。
“砭石与针刺是一回事吗?”一文论述表达的第三个观点为刮痧疗法是砭石疗法在当今的主要存在形式,这个观点好像有些人尤其是部分从事砭石研究的同志不是很赞同。他们多是引用东汉学者服虔的话“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耳”。这句话的含义用通俗语言讲就是砭石为什么会失传?那是因为用于制作砭石的“佳石”到了东汉就找不到了,只能用“铁代之”,故砭石就失传了。并认为现代发掘砭术的关键是寻找制作砭具的佳石。他们认为在今天的山东等地又发现了古代所说可用于制作砭石的“佳石”了。
东汉以后砭石疗法未能像药、灸、针、导引那样得到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是不争的事实,也颇令人感到遗憾。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砭石的构造分析,砭石的形状各异其功能涵盖刺血、放血、排脓、按摩、热熨、点穴、刮拭等诸多方面。从历史结果分析来看砭石之刺血、放血、排脓等功能被金属工具所取代;其按摩、热熨、点穴等功能被按摩所覆盖,惟有其刮痧的内容以刮痧的形式被大众薪火相传至今,刮痧在治疗许多病症尤其是痛症、急症等的快速效果,学过刮痧的人是会有所认识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用针石治虢国太子,并使其“起死回生”的故事,我现在理解当时扁鹊用的针石就是用针刺和刮痧的配合使用。
《黄帝内经》记载的“砭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现代研究“砭石”的学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证明现代发现的“砭石及其佳石”就是《黄帝内经》记载的“砭石”;其次是《黄帝内经》和扁鹊时代“针石”常配合使用,为什么“针石”会在当时常配合使用?我们应该思考,搞临床的人都会知道,两种疗法或药物共同使用的前题只应该是1
1>2即两者共同使用会发生叠加效果,针刺和刮痧配合使用叠加效果好?还是针刺和砭石?希望临床工作使用后得出结论,从我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是支持前者的,在我著的本报举办的“刮痧拔罐”高级培训班教材中有论述。
现代的刮痧到底是不是古老砭石在现代的主要存在形式,这个话题的诸多讨论也许都太复杂化了,世界上很多事越复杂往往离真理就越远,这让我想起了金庸先生小说《侠客行》中的故事,众武林高手齐聚侠客岛研究“侠客行”古诗中包蕴古往今来最最博大精深的武学秘奥,虽经他们数十年竭尽心智的研究,但均不能参悟,什么原因呢?他们都从字面和注释中去研究,所以走向歧途。最后被一个叫石破天的后生参透,又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这个石破天大字不识,他没法从字面和注释中去研究,而是从字形中去体会,所以成功。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现代学者对“砭石”的研究也多从古今注释中去研究,是不是也走向了歧途?从砭”字字形分析,砭”字左侧石字旁告诉我们的信息是“砭石”是以石为材料制成的,右侧上的撇给我们的信息是一边薄一边厚形状和45度角度,好似现在我们用的刮痧.板一边薄一边厚的结构和刮痧.板与皮肤保持45度进行刮拭手法的角度,“砭”字从字形分析就是以石刮之,看看我著的《中国刮痧.健康法》就清楚了。曾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12月15日
八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