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气候危机
(2008-12-04 11:18:32)
标签:
杂谈 |
金融危机与气候危机
据说近两年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气候变化,无论是国际论坛还是地区会议,气候问题无疑都是重要的议题之一。但纵观即将过去的2008年,气候变化问题的热度降温,而危机之年的各种危机充满了人们的视野。处于水深火热的世界经济前景似乎让人们暂时淡忘了气候变化的巨大灾难,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全球减排协议的前景确实令人担忧。为金融危机忙碌的政要们还有闲情逸致聊“天”吗?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如果有解决金融危机的紧迫感,气候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至少全球减排协议会比较顺利地达成。但人类的弱点就是急功近利。长远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而且总会有后人去承担;近期的目标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自己的利益直接相关。所以在一个月前,我曾对来访的路透社记者说,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对人类都是威胁,但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危机要命。金融危机的发生让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现在西方主要经济体都宣布步入衰退,失业率上升,人们财富缩水,收入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也不可避免。气候变化相对缓慢,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类在不知不觉中面临巨大的灾难,冰山融化、大河断流,环境恶化,生态难民大量产生,社会动荡。两个危机,孰轻孰重,就看看我们要钱还是要命了。
但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并不矛盾,认为金融危机会打击人们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倒也不必。我在不久前的文章中也提及,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走低碳经济或者绿色经济的道路来同时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最近看到媒体报道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印尼总统苏西洛、波兰总理图斯克和丹麦总理拉斯姆森共同为《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称:“当世界面对多个危机考验的时候,答案就在于寻找共同之处。目前,世界面临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难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绿色经济”。看来我这种思路还是有同盟军。
金融危机是如何造成的?表面的逻辑关系很简单,深层次的问题是过度生产、过度消费以及美元体系的内在缺陷。气候危机是如何造成的?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结论,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土地利用、森林减少等。
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都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整个经济体系的再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的投资不仅有利于减少排放,而且可以刺激经济复苏,创造大量的就业。据布莱尔报告的统计,目前有超过200万人受雇于可再生能源行业,1998年至2007年期间,对新环保技术的投资从100亿美元上升到660亿美元。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估计已经拥有超过100万从业人员,其中60%在太阳能制造和服务领域工作。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在零温室气体排放能耗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9万亿美元。目前,全球大约有200万人就职于风力与太阳能产业,其中一半在中国。在巴西,其蓬勃发展的生物能源产业大约每年能创造100万左右的新职位。在德国,到2030年,环保领域的投资大概是现在的四倍,占工业产值的16%,就业人数将超过其汽车产业所吸纳的工人。
长期看来,低碳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加入绿色要素,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或半脱钩。如果说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话,那么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将成为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契机。
所以,人类首先需要的是一场思维革命,价值观革命。如果无法认清发展的目的,人类就永远只能在不断的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中轮回。即便不是在气候危机中灭亡,人类也很可能会因为集体行动的内在悖论而在其他灾难中消失。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背后可能正是人类价值观的危机。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