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2011-01-19 09:12:33)
标签:

小托

混血儿

葡萄牙

冒险

圣诞

小镇

糖炒栗子

行为规范

可怕两岁

教育

分类: 宝贝日记

葡萄牙休假近照一张:美人痣男初长成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先讲讲我家最近发生的小段子:

纸巾不工作:小朋友都喜欢抠鼻子。我们最近一直在纠正小托这个不雅习惯,每次他一开始抠,我们就递上纸巾。在葡萄牙度假的一天,小托又抠起了鼻子,爸爸说:“Thomas,no picking nose"(不要抠鼻子)这次还没等我们把纸巾递上,小托的回应是“but Tissue is not working"(可是纸巾不工作啊!)言外之意是,纸巾用的哪有我的手指头带劲啊。小托已经学会了不用简单的No来反抗,而是用他自己的逻辑来解释了。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奶奶的名字:最近我们在教小托家里人的名字。在葡萄牙的时候,奶奶问小托“奶奶的名字是什么啊?”小托答:“奶奶”。奶奶纠正:“不对,奶奶名字叫伊莎贝拉。”。小托继续坚持“No No No,奶奶的名字是奶奶!”

拉斯维加斯:拖把拿出我那副长了灰尘的麻将牌,用筛子教小托比大小。今天早上,小托又像以往一样,醒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爸爸妈妈的床上给爸爸妈妈morning kiss问早安,因为是长周末,他和爸爸玩起了比大小的游戏,连筛了三次,小托的点数都比爸爸大,爸爸骄傲的说“儿子真棒,我看我可以把你送到拉斯维加斯了。”

妈妈的妈妈:我在小区的星巴克上网,在外面玩完雪的小托来看我,我给他买了一个小蛋糕吃。我说给妈妈尝尝,他毫不犹豫的就递上了一块儿,我再问,给姥姥尝尝?他连连摇头。这么点的小孩,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等级的划分”,爸爸第一,妈妈第二,姥姥第三,老爷第四。我指着姥姥告诉他“这个是妈妈的妈妈,你让妈妈的妈妈尝尝?"小人,想了一想,有点回过味来,给姥姥掰了一块儿。

 

正文:

上篇写完后,留言的发纸条发邮件的多多,这两天俺也好好的想了一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剥夺了一些孩子应该有的自由和快乐。先不说我是怎么想的,先罗列一下群众意见,有几个印象深刻滴:

 

新浪网友2011-01-15 22:47:16

托妈:我潜水已经好长时间了,今天看到你的文章特别有感触!女儿已经是三年级了,6岁以前,由于只想到自已的工作,更是因为有点懒惰,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交给保姆和我妈,上学后问题来了,上课思想不集中,做作业拖拉,还没做完一件事就做另一件,还有脾气不好,不能批评只有表扬,丢三拉四,怕吃苦等,学习上我要费很大的劲帮她,有时候我急了会动手打她,感到自己好无能。看了你的博客,也买了好多书看,学习到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也给我妈和老公开了个会,希望他们能看看你的博客和我买的书,使全家目标一致,但是他们不但不理解还嘲笑我,说你一人看就行了,真是没办法沟通,我大哭一场!真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矛盾很多(包括自己的亲妈)
现在我尽自己的力量使自己不发火,希望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效果!多写些好文章,谢谢!
 

dreamflying_anna2011-01-13 12:26:37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很好,我现在长大了,有很多根深蒂固的毛病,改不掉,比如说乱扔东西,比如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集中精神,虎头蛇尾,我经常为此感到很懊恼,我现在想想如果我爸妈小时候这样教育我的话,该有多好,因为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了,真的很难改

 

羊儿快回家2011-01-14 09:49:16

以前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美国学校,学生对老师没大没小,课堂上随随便便,想问刘姐姐一句,美国的主流社会真是这样的么?还有,最近在国内的报纸上刊登了一位华裔美国妈妈的育儿经——凶妈妈才能造就成功的孩子,对美国一直以来宽松的育儿理念提出质疑,你有注意到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荣的邮件:看你博客里小托在学校里的表现,哎,美国人事儿真多,以前不是鼓吹美国对孩子的教育是充分自由的吗?这样才能挖掘最潜能的东西,只有中国才会对孩子立很多规局怎么现在反过来了,中国对孩子都放开了,美国倒不能这样那样的总之,我觉得现在小托才二岁半的小孩子,这是属于他的唯一的童年,过了这几年就不会再有的童年,其实以后孩子慢慢大了,真正上学以后,就自动会知道规范自已的言行了,性格是天生的,在你肚子里就形成的,死管着也没用,我认为小托性格非常好。对于校规和孩子的快乐,是不是你自已也很纠结呀,哈哈

下雪的雪的邮件:
话说你们家儿子太可爱了。哎。我也想要这么一个波斯猫。就是不喜欢波斯猫老公,怎么办。。。
不过你老公也挺可爱的。特认真的。估计搁我也得哭笑不得死了——这几天总在思考两人是否应该互补这个问题。以往的经验相同个性的总是谁也不服谁,可是互补的又总觉得这个人跟自己太不同。。。怎么忍啊。。。

 
    其实在写上一篇博客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正像小荣说的,是纠结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针对小托这种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们是不是有点太“在意”了,也许应该再等等?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让时间去证明。就在上篇博文发表了以后,我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开始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正好赶上个长周末,我和孩子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观察的结果让我有些小小的震惊。
 
    这么早让孩子睡觉他会不会不适应?答案是不会。他每天晚上准时上床,7点钟,和家里的人说晚安然后good night kiss,爸爸或者姥姥会给讲个故事,真正入睡大概是半个多小时以后,早上五六点会在床里要奶喝,喝完继续睡,早上7点钟准时自己自然醒。中午我们严格控制他的午睡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即使是把他叫醒,他也不会不爽,神志清醒。
 
   小托不管是吃正餐还是加餐都会在自己的小桌子前面吃,从此俺家的沙发总算解放了,不然经常搞的沙发上地上米粒油渍横飞。小托说“我吃完了”,我们也不会再逼着他,追着他喂饭。现在偶尔还会有离开座位分神的现象,这方面我们在逐渐加强,告诉他,饭没有吃完离开座位是不礼貌的,要征求大人的准许(ask for permission)才可以离开。
 
   小托很少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了,在家里大叫的次数已经减少了很多。他变得更加有礼貌了,请求大人帮他做事,一定会说上很悦耳的“请”和“谢谢”。如果他忘记说“请”,我们会不断的提醒他。
 
   在“整风”运动之前,小托每次拿一个玩具,是把玩具筐子一气给你掀倒在地,地上堆满了玩具,大多数情况他其实只玩一个,然后又立刻丧失兴趣,去别的地方找玩具玩了。不到几分钟,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可以被他搞的一片狼藉。保姆,奶奶,姥姥姥爷日常工作中最多的一项就是跟着他的屁股后面收拾。现在小托每次只拿一个玩具玩,即便是马上丧失了兴趣,他会自觉放回原处,再拿另外一个。当然,这个我们大人有时还会提醒他。他已经能欣然接受,乖乖的把玩具放回去,而不是反抗发怒,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个是家里的不成文的硬性规定,换句话说是一个“习惯”。一个必须有的习惯。
 
  每天晚上吃完饭,全家围坐一圈“唠嗑”。谈谈一天的天气和心情,轮流发言。小托再也不乱跑或者站起来坐下来,找玩具...不专心了。他学会了举手发言,学会了专注听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了孩子要尊重其他人,学会聆听,学会take turn(秩序),还可以融合家庭气氛。时间不长,哪怕是这么短短的5分钟。
 
   下午加餐后,姥姥姥爷带小托户外活动,消耗一个小时的体力。周末我们在家,会全家出动,配他玩游戏,他最喜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全家一起配他玩,他最乐意当那只奔跑在最后的小鸡。户外活动之后,他的食欲很好,晚饭吃嘛嘛香。
 
  Time out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即便是偶尔的一两次,他也不会“声嘶力竭”的挣扎,他知道这个只是一个让他“冷静反思错误”的办法,丧失的这五分钟的自由确实管用,之后至少是马上就知错就改,当天不会再犯了,这是个不小的进步。打人扔东西在俺们家属于“极端的恶劣行为",没有二话,直接上小板凳time out。
 
   这两天我想起了一个我认识的一个美国男人和他的儿子。每次我们一起出去餐馆吃饭,他和他儿子的餐桌总是一片狼藉,完全没有一点table manners。正应验了咱中国人那句“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是个中美混血。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可能也就比小托大一两岁。他爸爸在俺们小区是个“名人”,因为每次他去人家串门,一定会捎带着把这天的饭给解决了。“你家有土豆片么”“你家有酸奶么”....全地球的人都是一样的,没人不喜欢八卦,于是他的这个“名声”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他来俺家我们都会自觉地给他添副筷子。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这也罢了,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他每次来俺家就喜欢乱翻,特别喜欢翻我们的书和杂志。你说你看就看吧,看完了还不放回原处.....一次,他居然问我,“这本书你可以卖给我么?”我当时就晕菜,心想你居然问的出来。毕竟俺面子薄,就心底特不情愿的说“那你拿去看吧”。结果也不用猜了,这本书再也没回来。他儿子来了,简直就是他爸的翻版。要东西从来不说“请”,给了也从来不说“谢谢”,乱扔乱放....话说后来他也上小学了,一点也没变。看到我吃什么就要什么.....我的天,当时我就想,天灵灵地灵灵,俺儿子可不要变成这样。后来他们又有了老二,因为夫妻工作忙,几乎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一手是姥姥姥爷在带。我真为这个老二的未来担心....小区的女人们解释这个男人的行为"must be the way he grew up"(他一定就是这么长大的),言外之意就是一个人的家教。
 
   刚来美国的时候,大学里的中国人的mailing list常常有人贴出小广告,找可靠的回国探亲的留学生把自己的孩子带回中国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家。其实当时也没觉得什么,父母没时间忙于学业和工作,交给爸爸妈妈看呗。来美的第二个学期,我冬天回国休假,就帮着一对中国夫妇“护送”了一位三岁的小姑娘回国,顺便自己挣点零花钱。具体怎么样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当时在飞机上她总是哭还不停要上厕所。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在感情上我不能接受把孩子“送回国”,更何况是让一个不认识的留学生。让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婆带,自然会放心,而且国内请个保姆也便宜。可是孩子的教育呢?我指的不是孩子学习ABCD一二三四,孩子的教养?孩子的修养呢?孩子的生活习惯....这些怎么办?我和我爸爸妈妈在一起,还常会有意见的分歧,这个主要是在新老观念上。但是孩子毕竟是我的,父母只是担心我来帮我,他们没有义务也没有这个责任去担负孩子的行为规范,毕竟我们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我的妇产科医生告诉我,在他的孩子吃饭前,奶奶给孩子吃了饼干,孩子晚饭就不爱吃了,他质问他妈妈“你为什么给孩子饼干啊,不知道要吃晚饭了么?”奶奶答,“孩子管我要的啊。”我的妇产科医生说,“你们能想象么,这个就是那个在我小的时候用小鞭子抽我无数次的妈妈么?”“你要理解老人的立场,在他们眼里你的孩子不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溺爱的是你的孩子”。
 
   小托还是那个快乐的孩子,大家放心,我们从来不逼迫他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一切凭他的兴趣。他现在会用英文数到20,但是还常常会落掉16,不知道为啥老跳过16。呵呵。中文还是不如英文,只能数到10个数。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我们对他唯一的要求是,做作业的时候要专心,不可以一心二用,不管作业做的好不好。
 
   小托的性格是那种特别开朗型的,善于交际。上个周末,一对夫妇来小区看房子,我们在小区的销售部门撞到。小托主动上前跟人家打招呼,这对夫妇说,我们认识这个男孩子,每天坐船都看到他。这样的情况拖把也遇到,同一个周末他去书店带小托去买书,店里的一个客人认出了小托,说在汽车上见过他。小托一点也不认生,据俺妈说他竟然跟带着枪的纽约武装警察打招呼,问人家叫什么名字,在这儿干嘛。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一天,他在船上看到一位阿姨擦了口红,主动跟人家搭讪,这也不新鲜了。他问“what is that?那是什么”,那个阿姨有点纳闷,我顺着小托的手望去,知道他说的是这个阿姨的口红,我就跟他说,这个叫口红。猜他怎么跟人家阿姨说的?他用英文说“我能闻闻么?”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关于孩子的行为规范,我觉得和一个教育体制没有关系,也跟上不上蒙式学校没关系,更多是出于家庭层面的。一个小朋友有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是我们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做父母的义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会警戒着我,我觉得咱们中国的“三岁看大”说的特别在理,我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或者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孩子的这些“臭毛病”。臭毛病一旦形成了,就再也难绊过来了。
 
   一个孩子的行为规范和一个孩子的性格不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一个性格外向开朗的孩子可以是一个很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也可以是一个邋遢没有规矩不懂事的孩子。
 
  我一个女朋友举家搬到了日本生活。她告诉我在日本的幼儿园里,老师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要求“不可思议”的严格,她不到两岁的女儿在那里一看就是个“自由散漫”的分子。孩子如果想上好的公立小学,不是要PASS文化考试而是必须PASS礼仪考试,不然没有好的学校要你。
 
   我认识的一个邻居小男孩,比小托大一岁,他妈妈告诉我他上的学校抓学习抓的特别紧,孩子去了学校后已经会看表了。可是这个孩子去另外的一个邻居家,玩了玩具还连玩带拿,偷偷的拿走那种....常常听邻居说这个孩子如何的没家教。听说他每天11点多才上床睡觉,爸爸妈妈多晚睡觉他就多晚睡觉,他们家还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事件,两代人之间常常为“钱”争吵.....他们家常常换保姆,我问孩子他妈,这样不好吧,对孩子不好。她的回答是“这么小的孩子他们能记住啥?”
 
   我的一个大学校友,他人张的不难看,好好打扮一下也能算一帅锅。从大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他一个毛病,吃饭喷饭,嘴里嚼着饭说话,米粒唾沫四溅,魅力锐减。去年,我在纽约的大马路上和他偶遇,约好了一起吃午饭,他也算是纽约xx界的一精英了吧,名片拿出来挺忽悠人的,可是老毛病依然没改,喷的更严重了。他至今还是单身,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一直耍单的诱因呢?
 
   在此回“下雪的雪”,波斯猫不波斯猫不重要,如果实在是亲不下去,也不要强迫自己,呵呵。下一代是不是波斯猫,也不重要。互补不互补不是问题的关键,我觉得当你找一个男人的时候,先设想一下这个男人是不是能胜任“孩子他爸”这个职位,这个挺重要的,需要很多quality。比如,责任感,爱心,事业心....当不了好爸爸也就当不了好老公。怎么说呢,人第一,性格第二。性格不能改变,但是可以磨合,你越爱他,你会越愿意磨合。一个人如果心大大滴坏了,想改也难.....
 
 
这天拖把带俺们去一个葡萄牙的小镇玩玩。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这个表情比较忧郁的那种。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这个小镇的名字叫obidos,从里斯本开车往北大概2个小时的样子。喜欢“糖炒栗子”,这里是葡萄牙版的。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小镇一角。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在小镇的石子路上遛弯。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爸爸说带我们去冒险。爬爬葡萄牙的“长城”。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小托从此学会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adventure”。这个冒险可不是开玩笑的,左边就是“小悬崖”,不像咱中国的长城,两边都有围着的墙,这里的墙只有一面,现在想想就后怕。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这位同志度假很少刮胡子,由于他不刮胡子,俺们在机场没少遇到麻烦。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冒险的视频,拖把的这个功夫还真不少盖的,够勇。
 
冒险完了,我吓了一身汗,一个孕妇,一个两岁半,一个童车,一段崎岖不平的十字路,坑坑洼洼,左边就是小悬崖.....
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么?(葡萄牙圣诞节休假图片视频3)

 

 放一个小托在小堂妹家玩的视频(在小堂妹屋子里唱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