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边参加着婚礼,小叶那边儿从医院打电话来说她生了,一个7磅12盎司的大胖小子,比小托当年胖一盎司。七上八下的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完,和托爸开车赶在医院哄人之前看小叶和孩子。
展展小叶的大胖小子先:我当年也是在这所医院生的小托,看到熟睡中的宝贝莫名的感动。想去抱抱他,拖把不让,说我身上有‘病毒’
。难道小托生下来就这么点儿个小人儿啊,你看看现在。唉,孩子张的有多快,咱们就老的有多快。喉下人滴

在医院里,大壮看着自己的大胖小子这叫一个亲啊,平均每5分钟过去亲一哈,看的我都晕向了。
小叶同学还沉浸在生产的痛苦回忆里,和我那儿交流母乳喂养经。(大壮是瑞士人,小叶是北京人。)回家的路上,拖把说:你看大壮一个劲儿的那亲他儿子,我很少看见你们中国人亲孩子,你们为什么不爱表现出来呢。我说,你不懂。俺们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含蓄。
然后我又想想,难怪拖把会这么想。她妈妈平均每天至少亲他3次,早上出门一次,进家门一次,晚上睡觉一次。有的时候就是不把嘴巴放到脸颊上,也用嘴‘奔儿’几下代表亲了。而我爸爸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累计快8个月了吧,从来没在拖把面前亲过我一下。
其实,我也不记得他们小的时候亲过我,也不记得俺奶奶亲过我(我小时1-4岁是奶奶带大的)。
我们结婚那次,他们全家全来了。临走的那天,在时代广场赶去往机场的大巴。我和拖把,还有小托的奶奶,爷爷,3个叔叔,1个婶婶,全家一共8口人,临别大家亲脸颊告别,他们的风俗是一边一个。请大家算算,这就是8乘以2乘以?。。。。一共是多少个Kisses?谁数学好?哈哈,反正大巴上的人全在等俺们全家哪儿忙乎了。之后,我觉得这件事特别的好笑。在中国简直就可以当街景看了,其实在纽约那天也快差不多了。
我爸爸妈妈不亲我,但并不代表不爱我,一点也不比他爸爸妈妈爱他少,这其实我是门清的。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多,爸爸妈妈上有老下有小的,就能么点死工资一大家子人花。可是妈妈为了让我们不穿的比其他的孩子差,去那种有卖做衣服剩下的下脚料的店,把针织品的布头买回来,再拆成毛线,然后妈妈亲手给我们打成带有条纹的崭新的毛衣,妈妈对我们的爱就埋在那一针一线里。爸爸知道我喜欢书,每个周末会带我去海淀图书城的一个旧书店买书,记得哪儿有个阿姨都认识我了,每次我们去就会给我一些她帮我保留的好书。我知道,不管日子再怎么苦,只要是我喜欢的书,爸爸从来不会说一个不字。爸爸是典型的北方男人,就更不善于表达他对我们的爱了,其实这就是他的一种爱的方式啊。
以前跟大家说到过年轻夫妇养育1个双胞胎和一个6胞胎的故事。他们的孩子之间常常争斗是少不了的了。每次孩子之间吵架,妈妈都会让其中错误的一方向另外一方道歉。不像我们小时候老师家长说要写检讨,当着全班小朋友说我错了之类的特伤自尊的那种。妈妈说这是他们家的规则,规则是认错的孩子除了向另外一个孩子道歉,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我错了",然后在对方的脸颊一边亲一下,最后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说实在的,我记不得那个“对比起”了,因为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更让人感动。我想谁气再大,也消了。可见一个亲吻一个拥抱对于孩子们的意义,甚至我们大人......
书上说,一个孩子如果生长在一个家庭是喜欢用比较直接和外向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会比一个来自以不大直接和内向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家庭的孩子在情感上占强势,这种强势反应在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自信能力等等。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们是弱小的群体,他们更需要被肯定被爱,教条理论只会物极必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父母的拥抱和亲吻可以让他们对爱的感受更加直观,他们比我们大人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我相信我小的时候绝对不会写出以上那些话,长大后了知道了父母的不易。可是小的时候一度竟然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
小托每天都能收到无数的亲吻,奶奶的爸爸的妈妈的,叔叔电话上的.....每次他犯错,我会说:打屁屁。然后象征性的拍下他的小屁股,他皱着眉不说话,低下头,然后从下面往上看我,有点小怒视+委屈的样子。(好多次我都强忍着以至于不笑崩了)
惩罚后,我也不会忘记抱抱他亲亲他,让他知道妈妈在说你,是你不对,但是妈妈还是爱你的。
每天晚上,小托睡觉前,是一天最美最美的一刻。小托躺在他的小床上,儿手里拿着奶瓶,喝他最喜欢的牛奶,奶奶,爸爸,妈妈陆续给他good
night kiss。带着这些亲吻和爱进入梦乡。这个习惯我要长期保留下去。
现在如果每天没有这么一环节,一天都觉得过的不完美。所以说,这种‘外向型’的表达会影响人,难戒掉。
我们中国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3岁前的生长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感情观,甚至他们的世界观。话说回来了,如果我不认识拖把,可能觉得这个也没啥大不了的。现在自己被影响了,觉得其实表达爱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动作往往比语言更真实。既然对孩子是好的,为什么不呢?
给宝宝的爱,只会少,永远不会多。
所以,今天你亲你的宝贝了么?
下面播放小托PP:
星期日早,大清晨,带着刚睡醒的小肿眼泡和妈妈去遛弯。

小托帽子一摘,‘长发’就完全没型了。我明天说什么也要修修他的这几根毛了,不然托迷要跟我急了。

我的小卷毛:

刚换好的干净衣服就他这么一‘匍匐前进’全‘泡汤’了。

小托带着‘猴子’奔跑......

我喜欢下面这张,就是不清楚,有点‘样板戏’的架势,嘿嘿。

一不小心,还漏点儿了。这张噘嘴的最好玩,少有的表情,一定要晒晒。

在新浪宝贝博客的幼儿期看到长发小托:

****小托妈咪的私家小百货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