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工医保谨防“两不靠”

(2012-06-06 18:15:16)
标签:

杂谈

特约评论员 吴 乔
    农民工这个候鸟般的庞大群体,奔走在城市与乡间,而今也一如走在城市与乡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缝隙间,出现“两不靠”的尴尬局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6亿人,而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人数均只有4000多万人。而在同期,全国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已达到2.8亿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人数则为2.5亿人。这表明,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并未融入城市。
    当然,从理论上说,农民工并非“无保”群体。至少在“新农合”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绝大多数农民工都在家乡参加了“新农合”。至于养老保险,农村还未全面推开,国家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民工当然很讲实际,外出务工者多为中青年,除非决定在城镇安家落户,一般不大会在城镇参加养老保险。对于他们来说,医保问题则要比养老问题更现实、更迫切。
    然而,正是这一更迫切的医保,可能让农民工们成为一种事实上的“不保”状态。因为不少地方的“新农合”,要求比较严苛,有的要求在家乡指定医院看病才能报销,有的报销比例很低,有的程序很麻烦。虽然农民工参加了家乡的“新农合”,却在外地打工看病,遭遇到了“新农合”的这些制度壁垒。一方面没在城镇参加医保,另一方面又无法享受家乡参加的“新农合”的保障福利,便在事实上出现医保“两不靠”。“新农合”由卫生部主导,城镇医保则由人社部主导。解决农民工医保问题,首先需要两种保险制度的衔接,以弥合两种制度缝隙。但显然,解决无缝对接的问题,考验对接者的智慧,更考验胸襟。因为制度衔接背后,有利益考量的诸多现实难题。连一些地方的“新农合”都要指定医院才能报销,农民工的这种在不同地域看病所发生的费用必然会遇到地方利益、行业利益、单位机构利益等壁垒。这可能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求解。
    近些年,有关社保遭遇地域壁垒的难题频频见诸报端,出现“地方割据”局面。事实上,农民工遭遇医保“两不靠”,只是这一问题的一个子问题而已。目前,从社会保险法到“全国通行”的新社保卡制度,对破除各种壁垒有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农民工遭遇医保“两不靠”问题则提示,这种全国“通存通兑”式的解决,还需要更加具体细致地下好“全国一盘棋”,更多着眼于各地参差不齐的实际,更多考量农民和农民工的现实利益。
    社会保障,是对全国民众提供的一种基本保护,本不该有群体之分,地域之别。现时搭建起的社会保障网,乃是基于千差万别的实际而构建的制度体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太可能,但需要在发展的实际中不断完善、细化、充实、提高,更需要顺应民众的需求压缩这个时间段,以努力实现全国民众社会保障的基本福利。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提升社会保障制度质量和水平应当着力考量的对象,他们的遭遇不仅揭示了问题的迫切性,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现实难题的样本。研究不同群体在社会保障问题上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利益,那么社会保障就不会在现实中存在制度缝隙、壁垒,而真正成为全国民众的福利保障网。在这个保障网的翼护下,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生产力要素可以更加自如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所谓发展的活力,一个重要方面也正是体现在人的自由流动性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